平心而论,他今日表现得不算是最好,但应该也没到该被私自留下来再挨一顿骂的程度吧?</p>
但就是这种不上不下,甘愿居中的姿态,让刘启觉得违和与不满。</p>
这么大的少年,本该是争强好胜的年纪,不该这般死气沉沉的甘愿平庸才是。</p>
但留他下来却并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想起来什么,开口问:“听说你今晨去拜见了皇后?”</p>
所以父皇特地将自己留下来,是为了问这个吗?</p>
刘彻点了点头。</p>
“回父皇,儿臣听闻皇后娘娘病了一场,放心不下这才去椒房殿拜见。”</p>
不到十一岁的少年,说话却显出几分稳重,刘启多看了他一眼,更好奇别的:“皇后与你说了什么?”</p>
即便关系有缓和的征兆,但皇后对着他的时候话很少,更多地时候是沉默,刘启好奇的是她和刘彻能有什么话题可聊。</p>
也有些微妙的不爽。</p>
毕竟这小子是为数不多被巧慧准许进入椒房殿的客人,而他是自己强行搬进去的。</p>
不知为何感觉到了父皇微妙的敌意,刘彻回话时斟酌了许多遍,“娘娘她只是关心彻儿的起居...”</p>
微妙的不爽又浮现了几分,刘启啧了一声,“好了,回去吧。”</p>
虽不知他哪里不高兴,但刘彻还是识趣地闭上了嘴。</p>
刘启视线下落,只看到了少年恭敬的仪态。</p>
那日校场上提出与太子比试时刘启的确刮目相看,觉得这孩子像自己年轻时一般无畏和锋芒毕露,可如今观察下来,却发现他也像他的母亲。</p>
谨小慎微,习惯性地藏起锋芒和危险,这样说不上不好,毕竟这宫里危险重重,想要少出错和自我保全也没什么不对。</p>
却也的确为他所不喜欢。</p>
但不是孩子的错。</p>
看着刘启猛地起身,刘彻伏地跪请,感觉到路过身边时沉稳的脚步微顿。</p>
“彻儿。”</p>
温和却又莫名地才让人觉得警惕。</p>
刘彻心提起了一瞬,“儿臣在。”</p>
剑刃打磨得再锋利,藏在一味地藏拙和蛰伏,只会错过来之不易的机会。</p>
总归,这孩子如今看来没什么能让他绝对不满的缺陷。</p>
到底不过是半大的少年,即便再怎么伪装,威压落下之时刘启也看到了他的慌乱和无措。</p>
刘启不免叹息,开口指点了两句。</p>
“利剑出鞘,方能有所作为。”</p>
想要得到最高的权势,就该有面对最危险境遇的勇气和决心,希望这孩子能明白这个道理才好。</p>
直到属于皇帝的威压彻底消失,刘彻仍跪在宣室殿中,直到西斜的阳光洒在身上时,才回神来解放自己僵硬的双膝。</p>
许多年后,刘彻也会记得这日午后的阳光。</p>
阳光滚烫,照得人心潮澎湃。</p>
............</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