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应嘉立即道:“正是,我还想去国子监读两天书呢。早先在青松书院读书,山长也说了跟国子监侧重各种不同,眼下有了空闲,正是要好好读上两年。”</p>
皇帝点头,突然道:“按说你县试,府试都是第一,理应有个来国子监读书的名额了。怎么跑到朕这儿要了。”</p>
甄应嘉笑道:“要过了院试才行呢,而且今年金陵省换了学政,倒是顾不上这些事情了。”</p>
皇帝皱了皱眉头,学政换届也算是大事了,皇帝现在还记得圣旨上的名字,自然是连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按说都换了好几个月了,怎么现在还乱哄哄的呢。</p>
甄应嘉一见皇帝皱眉,若有所思,就知道这眼药算是上成功了。</p>
不过今天已经说的够多的了,青松书院的改卷子名额,兴许得等到下次了。这个名额可是对书院的声誉有着巨大的影响。</p>
不管是江南官场,还是朝廷,都有这么一条潜规则:没出问题之前是不换的。</p>
李守中用那么蹩脚一个理由将青松书院换了下去,给外人的印象,就是青松书院做了什么坏事,以至于今年不少学生退学,他那老岳祖父着急的都开始拔头发了。</p>
不过青松书院里也出来了那么多学子,不少已经是高官了,甄应嘉想着,就算他没动静,等这些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也要腾出手来收拾李守中的。</p>
想到这儿,甄应嘉又道:“院试要到明年了,刚好读到过年,我回去金陵考试。”</p>
“还回什么金陵。”这话是皇后说的,她看了皇帝一眼,道:“不如就留在京城好了,不过是您一句话的事情。”</p>
甄应嘉眯了眯眼睛,觉得皇后想留他下来,多半是因为东宫现在孤立无援,而他甄应嘉从送女儿进东宫,到和康和一条船上京,里里外外流露出的都是太子党的味道。</p>
甄应嘉突然觉得这样也不错,头上顶着太子党的帽子,私底下给康和活动,风险也不会太大。</p>
想到这儿,他一脸憧憬的看着皇帝。</p>
“罢了罢了。”皇帝跟一边伺候的小太监道:“去找戴权来。”</p>
甄应嘉心里不禁跳了跳,这一位戴权,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他掌管的印信,就是皇帝的大印了。</p>
听康和跟他分析京中局势的时候,这一位便是诸位皇子们争破头也要抢的人,太子也不例外。</p>
不多时,一名年约六旬,但是精神矍铄的太监进来,皇帝道:“你去给他弄一个国子监的读书名额来,对了,顺便把黄册也改了,省得来回奔波,你明年便在京城考试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