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陪着凤姐吃完饭,伺候她洗漱完毕后,才去探春那里。来到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丫鬟婆子等几个最亲近的人在窗外伺候。 平儿走进大厅,看见她们三个姐妹正在议论家务,说的正是过年赖大家请客吃饭时,他们家花园里发生的事情。看到平儿来了,探春就让她坐在脚踏上,然后说:“我有个想法,是关于我们的月钱问题。我们每个人每月有二两银子,丫鬟们另外还有月钱。前几天又听说,我们每个月用的化妆品和头油,每人还要再发二两银子。这和刚才那个学堂里额外收的八两银子感觉有点类似,虽然都是小数目,但累积起来也不少,这样安排似乎不太合理。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平儿笑着说:“这是有原因的。姑娘们日常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应该有的份例。每个月,采购的人会买回来,先由我们统一管理,然后姑娘们随时取用。而不是让我们天天自己掏钱去买头油和化妆品。所以,外面的采购人员会统一购买,每个月按时分配到每个房间,再由我们接收。姑娘们每月那二两银子,并不是用来买这些日用品的。这笔钱主要是为了应急,比如家里的当家奶奶太太不在或者忙的时候,姑娘们偶然需要几个钱花,省的找人去。这本来是为了避免姑娘们受委屈,但这钱并不是专为买日用品准备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很多房间里,姐妹们都是自己掏钱买这些东西,这样的情况差不多占了一半。我就怀疑,不是采购的人弄虚作假,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不好用的东西来搪塞我们。” 探春和李纨笑着说:“你也看出来了。弄虚作假是不可能的,她们也不敢,只是可能会晚几天。催急了,不知道从哪儿弄些来。牌子虽然一样,实际上不能用,还要重新买。只能用这二两银子,另外叫别人的奶妈或者兄弟哥哥的儿子帮忙买来。如果让公家的人帮忙买,东西还是一样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来的,难道是店里坏了不要的,专门收来给我们用?” 平儿笑着说:“如果是采购去买,他们只会买便宜货。如果他们买了质量好的,采购会不高兴,觉得他们是使坏,想要抢了采购的工作。所以,他们只能这么做,宁可让我们这里不满意,也不敢得罪外面办事的人。姑娘们只好让奶妈们去买,这样外面的人也就没话说了。” 探春说:“所以我才心里不自在。钱花了两倍,东西却白丢了一半。这么算下来,反而是白花了两倍钱。不如干脆把采购的钱省了吧。这是取义。念出来下一句,不连我自己也骂进去了吗?”宝钗说:“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的东西,能用上的自然有价值。你这么个聪明人,却没有早点经历过这些正事和大事,真是遗憾。”李纨笑着说:“叫大家来,不说正事,你们倒讨论起学问来了。”宝钗说:“学问里面就有正事。现在用学问去分析小事,小事也能提升一个档次。不用学问来论事,人就变俗了。” 三个人一边说一边笑,开了一会儿玩笑,才开始讨论正事。探春才接着说:“咱们的园子比他们的大一倍,按两倍算,一年就能有400两银子的利息。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就拿它来变现,显得小气,不符合我们家的身份。如果选定两个人,派她们来管理这些贵重物品,任由她们糟蹋,也是暴殄天物。不如从园子里的老妈妈中挑几个老实本分、懂园艺的,专门负责打理园子。也不用向她们交租纳税,只要她们每年能孝敬些什么。这样,一来是园子有专门的人照顾,花草树木会越来越繁茂,也不用临时急着找人修理;二是也不至于浪费,可以物尽其用;三是这些老妈妈也能借此机会赚些外快,犒劳她们在园子里的辛勤劳动;四是还能省下雇佣园丁、工匠和清洁工的费用。用这些钱来填补不足,也不是不可以。” 宝钗这时正站在地上看墙上的字画,听到她这么说,连连点头,随后笑着说:“善哉,三年之内不会有饥荒了!”李纨笑着说:“好主意。这么做,太太肯定喜欢。省钱事小,本就不大合适,只是因为知道你奶奶通情达理,我才敢这么做。如果她糊涂又爱猜忌,我肯定不做,好像给她找茬似的,哪能不和她商量就行动呢。”平儿笑着答应:“好吧,那我去跟奶奶说一声。”说完就去了,过了半天才回来,笑着说:“我就说白走一趟,这种好事,奶奶怎么会不同意呢。” 探春听了,便和李纨命人把园子里所有婆子的名单要来,大家一起讨论着选定了几个人。接着,把这些人一起传进来,李纨向她们说明了情况。大家听后都没有不愿意的,其中有个人说:“让我负责那片竹林吧,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能上交些收益。”另一个人说:“把那块稻田交给我管吧,一年这些玩的鸟儿的粮食就不用公家的钱了,我还能额外上交收益。” 探春正要开口,有人通报:“大夫来了,要进园子里看姑娘。”众婆子只好出去接大夫。平儿忙说:“你们去,就算去一百个人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人去带医生过来吗?”传话的人回答:“有的,吴大娘和单大娘她们俩正在西南角的聚锦门等着呢。”平儿听了,这才作罢。 婆子们走后,探春问宝钗意见如何,宝钗笑着说:“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开始的时候很积极,结尾时往往懈怠;那些巧言令色的人,往往对利益特别热衷。) 探春听了点头称赞,便向册子上指出几人来给她们三个人看。平儿连忙去拿笔砚来。她们三个讨论说:“老祝妈做事稳妥,而且她老头子和她儿子都是世代负责打理竹子的,可以把所有竹子交给她管理。老田妈原本就是农民,稻香村一带的蔬菜和稻谷虽然只是玩玩而已,不需要太过精细的耕作,但有她在,加以适当照料,肯定会更好。” 探春笑着说:“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庭院竟然没有能产生收益的地方。”李纨连忙接话道:“其实蘅芜苑更有赚头呢。现在市面上香料店乃至大集市、寺庙里卖的各种香料香草,不都是这些东西?算下来比别的利润还大呢。怡红院不说别的,光是春秋两季收的玫瑰花就有不少。还有篱笆上种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这些花草,单这几种晒干了拿去茶叶铺子或药铺去卖,也值几个钱呢。”探春听了笑道:“原来如此。不过,咱们没有懂行的人打理这些香草。” 平儿忙笑着说:“宝姑娘家的莺儿,她妈妈擅长做这个,上次她还晒干了花草编了花篮和葫芦给我玩呢,姑娘不记得了吗?”宝钗笑着说:“我刚夸你,你倒来捉弄我了。”大家听了宝钗的话都诧异,问为什么这么说。宝钗说:“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有多少能用的人,一个个闲着不用。我这个时候安排一个人进来,岂不是叫她们小看我?不如我替你们选出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她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而且她跟莺儿的娘关系很好。不如把这事交给叶妈负责。如果她有不懂的地方,不用咱们说,她自然会找莺儿娘商量。就算叶妈完全不管,转给其他人去做,那也是她们私下协商的,万一有人背后议论,也怪不到咱们头上。这样做既显得你们办的公平,事又稳妥。”李纨和平儿都说:“这个主意好。”探春笑着说:“虽然是个好办法,但怕他们见利忘义。”平儿笑道:“没关系的,莺儿前几天还认了叶妈做干娘,两家人还互相请客吃饭喝酒,关系好的很呢。”探春听了,便放心了。接着,他们一起又挑选了几个人,都是平时观察中觉得合适的人选,然后用笔把这些人圈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