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漠察觉到了,却在这一刹那故作未闻。 尽管,秦皇嬴政和嬴高这对父子无意瞒他,反而给予他前所未有的尊崇与信任,然而此刻,正是蒙恬最警醒之时。 “嗯!” 这时,秦政微微颔首:“此事须积极推进,开设新衙门,孤亦觉其势在必行,不过对此教育衙门,你怎么看呢?” 相比于其余帝王,秦政的优点便是实打实,从不自夸博识,对于不熟悉的事物,不管对方是谁,他都谦逊询问。 就算面对儿子,也无碍于面子。 闻言,嬴高略一沉思,开口:“新开之衙称教化司,旨在传承及发扬大秦文化,监管夫子以及各家学院,并对天下才俊施以管控之责。” “教化司的创设,便是为了掌握士人阶级的准备。对士人们的学问评判、俸禄发放乃至爵位评定皆需考较,教化司的意义不言而喻。” “教化司?” 秦政听罢,犹豫了一瞬,看向嬴高问道:“你是打算设立新的教化司,专注于各地区学堂的管控,及未来的思想引导?” “嗯。” 微一点头,此刻的嬴高神情愈发凝重。教化司出现在秦朝朝廷之中,意味着建学府,发展文化成了大秦的国家战略,对他日后之谋布局至关重要。 看到秦政如此明白事理,嬴高考量着,心中暗喜,得到秦皇全力支持,预示着大秦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思绪及此,嬴高向秦政说道:“大秦要合并六国,须耗时漫长,至少需要十载春秋,而这仅仅是开始。” “尽早部署,待十年后,或将收获未曾料想的结果!” “呼” 秦政长出一口气,并未立刻回应,增设官府衙门非小事一桩,关乎满朝百官的意见,必须众议共识方能成立新的衙门。 然秦政深知,关于建置教化司之事,群臣几乎没有反对声音。此事若再由嬴高提出,那时欲异议者会越来越少。 毕竟,嬴高的身份太过独特。 “此事由你在朝会上提起,相信朝中反对者将大减。” 秦政明白,唯有嬴高提出才最适宜。毕竟他人对此知之甚少,只有嬴高能助教化司真正立住脚跟。 为达成内心构想,此刻秦政愿意赌一回。如今,他的抉择已然不多。 同时,秦政认为嬴高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大秦的软肋即在于文化,若这点得以补足,他确信能让大秦变得更强大。 至关重要的是,秦政如今对嬴高予以全然的认可。只要无突发事件,将来的大秦,必是属于嬴高的。现下秦政把控秦朝,让嬴高放手去试错,这无疑是最佳之策。 毕竟,嬴高出则担当大秦之末,无论犯有何错都无碍,因有他在身后撑腰。 这样的方式,实乃对大秦最好。 此刻,蒙恬立于嬴政与嬴高尚谈之间,心中尴尬不已。 他无法插话于这场话题,又不便提前离开,亦不敢中断二人交谈,只能一口口饮着冷茶,以掩饰尴尬。 虽仅在品茶,蒙恬还是听到了一二,内心对嬴高与秦政的见解感到震惊,创建新衙门以重塑大秦文化,这是何等壮举。 感慨之余,他不禁心生几分庆幸。 蒙恬通过秦政和嬴高谈话,已然明晓,教化司在未来大秦地位超凡,这就意味着嬴高确是送给他一场大的福祉。 思至此处,蒙恬对嬴高更多了几分感谢之情。 此时大秦内外正筹谋合并大战,上下齐心,同仇敌忾。 无论城乡人民,或是朝廷文臣武将,他们都豪情万丈,都期待大秦一统华夏,屹立独霸。 此时,嬴高认定推行教化司,在蒙恬心感震动之际,也认同可行性。 秦朝虽铁定了兼并战争的决心,但无论是秦皇还是文武官员,都理智冷静。他们明悉,秦国的大战绝不会一蹴而就。 此战将是数载甚至更长的残酷对抗,他们准备奋不顾身,甘愿以献血和勇气为这场战争献身。 而这期间,大秦本土无烽火之扰,是中华大地上为数不多安宁之地,此时推行教化司恰逢其时。 如此一来,能节省不少光阴。 念头到此,蒙恬朝秦政深深一礼:“陛下,微臣亦赞成公子之论。对外战争持续推进,关内可同时施行教化司制度。” “此举一石二鸟啊!” “呼” 品一口清茶,秦政仍未给出明确答复,内心忧虑减轻些许。毕竟,在关内推动教化司的同时,又要在关外发动大战,等于是两线作战。 这意味朝局压力会剧增,作为大秦之主,秦政不得不慎思熟虑,因为此事一旦开启,就没有回头之路。 一开头,便要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