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开始尝试与野牛群建立联系,每天定时进入围栏,不仅喂食,还用温和的声音和动作与它们互动。</p>
屯屯利用自己对动物心理的理解,逐渐减少野牛对人类的警惕感。石肤甚至还尝试通过模仿野牛的叫声和动作,慢慢接近它们,让野牛群习惯他们的存在。</p>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领头的公牛开始对他们放松戒备,甚至允许他们接近自己的幼牛。</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屯屯和石肤抓住机会,开始对公牛进行简单的驾驭训练,如引导它沿着特定的路径行走,用简单的命令让它做出反应等。</p>
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牛群开始习惯人类的指挥,它们对围栏内的环境和人类提供的食物产生了依赖。</p>
在这期间,正处创造爆发期的,由陶臂、穿山、燎原,三个人组成的发明团队,已经在迹天涯的描述下,提前制作出了供耕牛使用的犁具。</p>
已经开始对人类的命令有了反应的野牛,顺利的被屯屯和石肤逐渐引入了耕作的概念,用犁具引导野牛进行耕作。</p>
他们发现,经过驯化的野牛在耕作时果然表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和耐力。</p>
同时,石肤利用自己驯化公牛的经验,教导其它族人们如何与野牛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温和的训练方法,而不是粗暴的强制,让野牛逐渐习惯人类的接触和管理。</p>
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后,牛群终于开始表露出对人类的依赖感。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警惕人类,而是开始接受人类的喂食和指挥。</p>
屯屯还发现,饲养牛与饲养猪最大的区别,是牛需要定期的放牧和适当的运动。这样可以保持野牛的体力和健康,这对于它们转变为耕牛至关重要。</p>
在随后的接触中,人类也渐渐发现,在性格上,牛和狼一样,在人类的世界里,更多是在扮演一个伙伴的角色,因为他们都拥有可以与人类产生共情的能力。</p>
最主要的是,牛和狼(狗)会隐忍克制自己的欲望。猪则不同,它们只会纵容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在饥饿的时候,往往敌我不分,毫无纪律性可言。</p>
所以猪这个物种,在一个集体里,只能作为食物,而不是朋友。</p>
最终,在我们华夏文明的先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野牛被成功驯化为耕牛,它们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助力。</p>
耕牛的驯化,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农业生产力,促进了整个农耕文明的进步。</p>
当然,这也是近一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了。</p>
我们再度将时间回调到一个月前的华历二年九月,处暑时节。</p>
且说正执行“火种”计划的迹天涯一行人,沿着燕山山脉北麓西行不久,便遇到了太行山脉的阻隔。只得转而南下,来到了现今北京市密云区附近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p>
按照最初的设想,迹天涯选择的这条文明传播路线,其实与自己这个部落定居前的迁徙路线是重叠的。</p>
所以迹天涯早就知道了,向西南方出了山谷,就存在着大量适宜农耕劳作的平原的事情。</p>
但因为农耕劳作是一个顺天择时的行为,容不得耽搁。京城西南方的那片平原虽好,奈何那是许多迁徙的文明每次迁徙的必经之路。</p>
若在那里开启农耕生活,就不可避免的会经常遇到其它部落的骚扰。一旦在对抗骚扰中错过了播种或收获的关键时节,就会导致一年之计全毁的局面。</p>
因此想要开荒,就要避开闲杂人等的打扰,所以稻城只会在跋山涉水、不见来人的东南方被开发出来。</p>
但既然是传播文明,就意味着要哪里人多往哪里去,所以延迁徙路线而行就成了执行“火种”计划的最优选择。</p>
现在问题是,人确实是遇到了,只是遇到的这些人的数量,有点大大大大的超过迹天涯的预料了。</p>
“多少人?!”迹天涯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提高了声音问道。</p>
通过持之以恒的数学教化,迹天涯和有数一起,已经在族人们心中种下了许多有关数字的概念。</p>
但目前族人们能够理解到的最大的数字,就是他们此时在京城和稻城所有族人加起来的人数,得到的一个估算数字,五百。从他们踏出山谷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由此判断出彼我双方各自所处的形势。</p>
方向选择上,只有留在原地或前行以及留在原地或后退两个选择(在易学的哲学观里,从“无极”之后,万事万物就会一直处于周而复始的变化里,阴阳只有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的状态,不会存在绝对相等的状态。),可以称之为这两个选择,就是这个“太极”生出的“两翼”。</p>
留在原地或前行的原因,又可以拆分为前行不顺,不得不留在原地,和畅通无阻继续前行。</p>
留在原地或后退的原因,又可以拆分为留下是最初的最优选择,和前行不顺、留下有险等条件促使下的不得不退。</p>
这四个结果称为“两翼”化出的“四象”。(本来至少是有六十四种变化,但笔者这里只取四种,做个初步介绍,不浪费太多篇幅。毕竟机关不可算尽,点到为止。)</p>
先是完)</p>
(《周易·小蓄卦》:</p>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p>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p>
喜欢唯有华夏请大家收藏:()唯有华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