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个人一起把一个叫傅说的人保护到了官府衙门里,他们大声小声地喊着,让官府官员快出来迎接贤相,因为君王有旨意。有司官一听说君王有旨意,要迎接贤相,慌乱地穿上官服,戴着帽子出来迎接。可是他并没有看到什么贤相,只看到一群人拥护着一个村夫。他心里纳闷,认为这些人肯定是见鬼了,贤相究竟在哪里?正当他要问的时候,这十多个人纷纷向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了梦兆和求贤的事。有司官听得有点慌乱,赶紧叫来库吏给傅说拿过新的衣服、巾帽更换,同时摆上酒宴招待傅说和王使者等人。官员们要求看一下画像,拿到画像之后大吃一惊,说道:“真的很像!真的很像!这是上帝的恩赐,君王的幸运,也是百姓的福气。”在宴会上,有人轻声问道:“大人怎么会来到胥靡版筑工地呢?”傅说回答道:“我因为贫穷而被迫代替别人服役。”官员说:“有这么一个贤人,这不是上帝的安排吗?如果没有这些人,他可能会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草野里,没有人会知道他的存在。”晚宴结束后的,其中说道:“早晚纳谏施教,来帮助我道德的成长。像砥砺,使我把锐利的兵器磨快;像渡过大河的船,使我乘着它过河;如果遇到大旱灾,希望你们象及时雨一样救济百姓。开发你们的心,滋润我的心。如果药不让人发昏,那病是不会痊愈的;如果赤脚不看一下地上,那脚是会受伤的。希望你们的同僚,同心同德,辅助你们的君主,使我与先祖一样洪福齐天、万民乐业。啊!你们要重视我的这个命令,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结果。”
傅说听了武丁的命令,又对武丁说:只有木顺着墨线才能锯得直,君王接受劝谏才能圣明。君王能圣明,臣下不须秉承教导,谁敢不顺从君王的命令呢?
君臣之间和谐相处,治理国家有条不紊。于是进行了成汤的祭祀仪式。到肜日这一天,又进行了祭祀。肜日是祭祀之日,也就是第二天,祭祀还未结束,突然飞来一只野鸡,落在宗庙的鼎耳上,而且还做出了猛烈的啄击。武丁看见这只野鸡在鼎耳上鸣叫,声音悲凉凄惨,感到非常害怕地说:“野鸡是一种不受驯养的鸟类,而鼎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器物,野鸡升上鼎耳并且啄击,这肯定是不祥之兆。”有一位名叫祖己的大臣进言说:“大王请不要担心,国家的重要事务莫过于处理政事。这只野鸡飞到鼎耳上鸣叫,可能是因为大政上有什么不妥之处,或者还有未完成的大事。大王先去处理政事就行了。”武丁听了祖己的话,认为他说的很对,非常欣赏他的意见。从此以后,武丁努力修明德政,勤奋地治理国家,使得天下百姓都很喜悦。四方的蛮夷也因为武丁的威德,纷纷前来朝见,有七个国家的使者先后来到。
在戊子三十二年,出现了鬼方无道的情况。这个鬼方是指北方的胡人,周代称之为“玁狁”,汉代称之为“匈奴”,唐代称之为“突厥”,宋代称之为“契丹”,而今天所说的鞑靼即是这个民族的后代。鬼方的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拥有强大的兵马,四面八方的各族都前来朝贡,只有他们不来。他们经常派遣精锐部队侵犯中原,表现非常反常。你看他:宣扬宝藏的帐篷高高搭起,皮制的鞍具华丽精致,雕刻精美的头盔斜挂在头上。他们吹响号角,鸣起了嘹亮的号声,驾驭着马群在边城下驰骋。
当鬼方出现在边疆时,那里的百姓赶忙关闭城门。城门关闭得匆忙,畜牲和家畜都来不及收拾,就被鬼方掳走了。在武丁初年,朝廷并没有十分计较这些事情,但随着这种情况多次发生,边境地区不得安宁,紧急文书一次次传来告急。现在又到了戊子年,鬼方再次侵犯,他们非常凶残,遇到任何村庄或城堡都会抢夺财物,烧毁房屋。他们抓走强壮的男子充当士兵,美丽的女子则被送到帐篷里。而剩下的老弱病残,全部都被杀戮。这正是:长驱很精锐,杀掠尽无余。
当武丁听到鬼方又来侵犯时,他与傅说、祖己商议制定讨伐计划。祖己说:“鬼方人残暴无道,无法用德行感化。我愿意领兵去消灭他们。”武丁非常高兴,说:“我并非喜好战争,而是要拯救百姓。”于是,武丁命令祖己率领五万军队,直接进攻鬼方所在的边城。果然,在广阔的战场上,尘土飞扬,鬼方派出了千队精锐骑兵。祖己带领着精锐部队长驱直入,已经逼近了贺兰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