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剑起春秋

第77章 出鞘

三十二种身相,浮于虚空,于老僧身后左右分列,或坐或卧,或执剑或佩刀,或手持书卷,或负手不语,皆是种种业身,面容如眼前老僧一般苍老,闭目不动。

陈长安眼见于此,顿觉头皮发麻。

他近些时日翻阅李道衍所留书卷,眼界开阔不少,自然识得这门神通。

三十二相,即使在修迷楼山,也属于顶尖法门,如同连山道藏的九阶秘法一类,普通修士一生都无法企及。

这种无上神通,一旦修行至大圆满,便有三十二种真实不虚的身相,现于世间,行走无碍,是一条可证菩提自在的大道。想要习得此种法门,除去自身的慧根天资之外,还需修迷楼山的尊者亲身传授,否则便无法窥其门径。

寻常而言,能习得三十二相,都有着极大的机缘气运,往往一个参禅不动,就可得悟其中真意,境界修为一日千里也不为过。

陈长安自忖以眼前老僧如此年岁,只怕修行的三十二相,离真实不虚的大圆满境界,相去不远了。

没必要再等对方蓄势,手中玄离再度拔出一寸。

出鞘的剑身上,顿有一道肉眼可见的青色剑气,轰然而出,直贯天日。

大风扶摇。

青色剑气裹着风势,煌煌然,直斩向西魏老僧。

倏尔。

那道方圆三丈纹丝不动的金色光障,寸寸碎裂。

西魏老僧神色不动,在光障碎裂崩溃中,双手合十,轻声念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于相,自见如来。”

随着他的声音,禅杖光华大绽,虚空之中,三十二种法身相金芒流转,原本如临水而照的模糊身相衣衫尽显,身形凝实。

电光石火间。

三十二道身相落地行走,挡在老僧身前,迎向玄离青色剑气。

最前那道身相黄衫负剑,此时睁开眸子,古波无惊的眸光静静看着剑气,左手迅速拈动,七十二手剑诀一息而就,身后所负古朴长剑应诀而动,迎了上去。

长剑四尺,无锋无刃。

飞在空中,也无任何声势。

与横贯天地的青色剑气,天壤之别。

陈长安握住玄离,在青色剑气与长剑相撞前一刻,眼角余光瞥了眼范履,体内三百六十五处窍穴灵力翻涌,小心戒备。

轰!

原本毫无声势的长剑与青色剑气撞在一起,两股各不相同的灵力气机轰然炸开,掀起层层余波,如水中涟漪圈圈荡开。

烟尘漫天。

波荡而来的剑气,大抵与玄离同气连枝,俱都绕开陈长安所在马车,滚向官道后方,犁土百尺。

曾自称遇到宋青瓷身边那位五品境的青姨,只敢在远处看着的范履,神色并不如何惊慌,看着这般动静,啧啧称奇道:“果然不愧是大宫主的佩剑,仅仅只是出鞘剑气,就有这般威势了。”

说话间,他轻轻拍了一下双手,八柄飞刀浮出,停在空中,下一瞬,毫无半点征兆,齐齐射向身侧的陈长安。

一直小心戒备的陈长安,心中警铃大作,手中玄离瞬间回鞘,灵力气机藏于剑身,层层叠势,起手画圆。

剑势守拙。

弹指间画圆十几手。

根本抵挡不住,八柄飞刀势如破竹,一路碾压,十几记守拙尽数破碎。

陈长安眸中金光点亮,瞧出飞刀攻势路径,身子一个跳跃,逃离马车,顷刻退去丈许远。

范履刻意选择这条人迹罕至的官道,便是打着算盘,与西魏联手,以修迷楼山的灌顶秘法,驯服陈长安。他冷眼看着陈长安暴退身形,双手连拍数下,沉声道:“陈长安,夫人的棋子,向来只能在棋盘之中,妄想跳出去,就只得一个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穿越洪荒世界,太昊成了盘古胸中一口不化的浩然之气,天生主宰天地正气! 同时,他获得悟性逆天。 【你发现盘古力之法则碎片,略有所获,你领悟力之法则(8%)】 【你参悟自身浩然法则,结合力之法则,两世经验,自身底蕴,你领悟出《浩然真经》】 【你参悟诸天星辰,以人体为根基,以浩然之气为辅料,你顿悟了,创造出诸天星河观想自在法】 …… 太昊以诸天星河为引,星辰为棋
东方西岳
求仙问道
求仙问道
顾长风穿越综武世界,幼时被张三丰捡到收徒,成为武当小师叔。 天生石脉,无缘武道。 十八岁时,一朝记忆觉醒,得母星馈赠,获得逆天悟性天赋! “武道无法打通石脉,仙道总行了吧?” 灵气入体,石脉自开! 你们修武,我修仙! 研读三千道藏,身处深山与草木为伴,坐看云卷云舒,天人交感,创造出修仙功法乙木长春诀。 观张三丰突破,展露太极阴阳二气,悟五行混沌之道,创五色
芭蕉狗儿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哭,在喊,在闹。顾明舒伸手扶住沈氏,心中翻江倒海,巨大的悲恸来袭,疼得她撕心裂肺。可面上,她却是——.........
阿晏的猫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巫妖争霸时代,李云景魂穿洪荒,一缕残魂得毁灭魔神传承。 占洞天福地武夷山,得先天灵宝落宝金钱,入截教,得三清真传,经历千难万险,掌大教,维护玄门正宗,终得证道成圣。
海啸.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慌乱,天灾,还是人为,世界的平息只是短暂的。一切为了利益制造乱世之争的邪恶人士与正义人士做斗争,让凡人们陷入恐慌之中。在此一把神剑诞生。
工藤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