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7月,亚历山大集结军队60万大军,分兵三路,其中中路由其亲自带领指挥,这支庞大的军队被亚历山大称为“东征大军”,大军在蒙巴顿帝国控制的华沙大公国集结,7月24日,大军渡过涅曼河,向罗斯帝国不宣而战,这场为了争夺西番霸权的战争爆发了。
亚历山大对入侵罗斯帝国一事已考虑数月之久,公教联军在罗斯帝国边境以西建立了九座军需站,每座军需站都粮草充足,足够公教联军消耗数日。但是将这些粮草运送到前线,确实难上加难,为了保证粮草供应,公教动员了5400辆马车和2400辆牛车组成了辎重队。这支运输队伍需要20万头牲畜运输,此外还有10万匹战马,每头牲畜每天要消耗近十公斤的饲料。据统计,近三分之一的军需粮草都被牲畜在路上消耗掉了,这显然无法保障长时间的战争,于是亚历山大希望速战速决。
进入罗斯帝国后,运输这些粮草成了公教联军的头等大事。虽然时值夏季,但除少数轻型车队外,绝大多数车队几乎无法在大路和乡间通行,主要是由于道路泥泞。而且也没有适合供马匹吃草的牧场,于是公教联军不得不丢弃和就地消耗大批粮草。到华沙和罗斯边界之前,公教联军已损失了2万匹战马,但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以前,公教联军打一场胜仗后,往往都能就地得到粮草补充,但1642年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罗斯帝国陆军元帅苏沃洛夫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并沿途放火烧掉一切物资、房屋,实行焦土政策,把公教联军途经之处烧得一干二净,打乱了亚历山大速战速决的计划,也令亚历山大原本想边作战边抢夺补给的计划泡汤。
公教联军进入罗斯帝国腹地后,遇到罗斯帝国军民的层层抵抗,尤其是战争开始后不久,罗斯帝国的天气很快进入了秋冬天气,寒湿的罗斯帝国让远道而来的温暖地区的公教联军士兵水土不服,而罗斯帝国在撤退的时候又坚壁清野,房屋全部拆掉,公教联军军队的士气开始逐渐动摇。
亚历山大的战略计划是经一两次总决战歼灭罗斯帝国的军队,在短期内取胜,占领罗斯帝国首都莫斯科,迫使罗斯帝国投降。
公教联军主力于8月8日占领明斯克。战争初期,亚历山大虽然部队进展神速,但是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由于逐渐深入罗斯帝国腹地,公教联军的伤亡和开小差的人数开始逐渐增多,到达莫斯科前,公教联军共计伤亡高达15万人左右,还死掉许多马匹。公教联军士兵的战斗力下降,纪律涣散,抢劫成风,进攻速度开始缓慢,亚历山大不得不于8月20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让部队休整了几天。
1642年8月20日,苏沃洛夫在距离莫斯科约125公里处建立了防御阵地,9月3日同亚历山大的主力军队进行第一次大的战役。亚历山大亲自领导的中路大军在渡过尼曼河时有将近28万人,但在这场战役开始之初却只剩下16万人,大多数的士兵死于饥饿和疾病。这场战役,双方伤亡惨重,公教联军阵亡四万余人,罗斯帝国阵亡五万余人,罗斯帝国一方损失非常大,连第二集团军司令巴拉宁也战死沙场,罗斯不得不趁夜撤出战场。
9月13日,苏沃洛夫在阵前召开军事会议。10名将军出席,6名将军赞成撤退,其中华夏参谋团的参谋长韦虎也提议撤退,由于人数劣势,莫斯科根本就无法坚守。
苏沃洛夫命令于9月14日放弃莫斯科,留下一名上将率领后卫部队断后,就这样,罗斯帝国不战而退,大部分居民也随军撤出。
公教联军进入莫斯科的头一天,城里变为一片火海,亚历山大紧急任命贝西埃尔元帅为莫斯科总督,让他率军扑灭大火。大火一直烧到9月18日,整个莫斯科化为一片废墟。公教联军大肆抢劫,到处为非作歹,大量屠杀城内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