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苏铭费尽口舌,老朱依旧难以接受这个概念,十族之刑的震慑力和历史书写的问题在他心中盘旋。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这无疑是一个震撼人心的革新。
又岂能在史册上留下半点瑕疵?
“若非你的默许,朱棣定会因‘株连十族’而名垂青史。”
老味深沉道,“愿终身伴随陛下左右。”
“后世千载,提及朱棣之名,便能忆起那桩惨绝人寰之事。”
苏铭的话语掷地有声,让老朱微微一怔。
他知道,苏铭所言并非虚妄。
即使是身为皇帝的他,听到“株连十族”也会心生寒意!更何况那些文人士大夫和黎民百姓,朱棣一旦实施,他的暴君形象将无可挽回。
特别是方孝孺,他的身份非同一般。
太祖曾赞誉他是读书界的瑰宝,被称为“读书种子”。
这样的方孝孺若遭此劫难,无疑是给天下读书人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
这份羞辱,他们岂能轻易咽下?即使此刻忍耐,日后必有反噬。
苏铭郑重叮嘱:“此事,陛下,就交由你来处理吧,毕竟是你的骨肉。”
“如此悖逆人伦之举……”老朱低头凝视着龙袍,沉吟片刻,默默颔首,仿佛在深思。
接下来,按照既定的程序,苏铭领着朱棣和皇室成员,以及满朝文武,一同向老朱敬献香火。
【老朱恭敬地站在苏铭身旁,对他的令牌表示敬意。】那份仪式感仿佛在昭示着某种命运的轮回。
敬香完毕,苏铭宣读罪己诏,然后将帝位禅让予朱棣!罪己诏是朱棣的手笔,内容无非是对朱允炆的批判,指责他治国无方,导致国家动荡,民生凋敝。
百姓对建文帝的怨念早已深重,期盼救星的出现,而朱棣适时地崭露头角。
后续的篇章则是极力渲染朱棣的正统地位,强调他是太祖的血脉,理应承继皇位。
甚至刻意指出朱棣与老朱的相似之处,暗示原本立朱棣为太子的决定,以此为朱棣篡位披上合法的外衣。
苏铭读毕,下方的大臣们已是泣不成声,痛哭流涕,仿佛失去了至亲一般。
其中一位书生目光灼灼地瞪视着苏铭,那眼神几乎要把苏铭吞噬。
突然,他霍然起身,引得朱棣不由侧目。
看清来人,朱棣主动上前,此人正是方孝孺!苏铭也望向他,发现眼前的中年人并无特别之处。
朱棣吩咐身边人取来笔墨,诚挚邀请方孝孺协助撰写登基诏书。
【&ot;方先生,能否指教一二?&ot;】
朱棣眉头紧锁,面对方孝孺的激烈反驳,他的脸色犹如乌云密布。
尽管心中怒火中烧,他还是抑制住冲动,缓缓开口:“先生,此言何意,莫非不解君臣之礼。”
然而,方孝孺并未退缩,他挺直腰杆,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国贼,便是国贼,无论成败。”
他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朱棣的脸色愈发阴沉,仿佛听见了自己的罪名被公开宣告。
“难道你真不怕我,以大义之名,惩你满门。”
他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威胁。
方孝孺冷笑,声音中充满了不屑:“满门?我方孝孺只认国法,不畏权势。”
他的话语如同利剑,直刺朱棣的心脏。
朱棣被激怒,咬紧牙关,几乎可以看见他的怒火在胸膛内燃烧。
此时,苏铭在一旁轻轻咳嗽,目光示意朱棣稍作冷静。
朱棣深吸一口气,勉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转向苏铭:“苏爱卿,此事交由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