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笔,方景凌打开下一卷宗。</p>
励建文见方景凌只思索片刻便提笔疾书,心下好奇,低头看方景凌写的内容,眼中慢慢浮现惊异神情。</p>
这二王爷,竟如此敏锐。</p>
这番推断倒是合情合理,就是不知道计策应不应。</p>
如此想着,励建文侧头看方景凌正在看的卷宗。</p>
这是清原县报上来的一桩杀人案,因为存在明显疑点,刑部堂官已决定发回重审。</p>
励建文知道,这应该是手下听了他的话,特意送来的简单案件。</p>
为的是让二殿下发现疑点,不至于说送来的案件全部处理不了,那样二殿下面子上就太不好看了。</p>
励建文本已打定主意,如果二殿下连这么明显的疑点都发现不了,那他就开口,不经意地点拨点拨二殿下。</p>
可是……</p>
励建文又看了看方景凌刚刚写的文书。</p>
二殿下可能看不出吗?</p>
方景凌眉头微皱。</p>
清原县有一庄稼汉吴井,他性格和善,与村民相处融洽。</p>
前些日子,与吴井结婚的七年的妻子被发现死在家中,头颅不翼而飞。</p>
吴井回家时,被几名村民抓获,并扭送县衙,经县令审讯,吴井招供,认罪画押,清原县将此案报送刑部复核。</p>
“励尚书,这件案子是准备发还重审的吧?”</p>
励建文怔了一下,附近假装工作,实则偷听的堂官也都纷纷侧目。</p>
这二殿下是怎么知道的?</p>
励建文惊讶看着方景凌,“二殿下为何有此疑问?”</p>
方景凌将卷宗推到励建文面前,“此案疑点颇多,卷宗上翻折痕迹明显,说明有不少堂官翻看过该卷宗……”</p>
说到这,方景凌捏起卷宗一角,另一手指了指卷宗上的一处细小墨渍。</p>
“此处墨渍很浅,却已透纸背,显然是堂官刚落笔,却又被什么事打断了,随后擦掉墨点所造成。”</p>
听着方景凌的话,几位堂官偷偷对视一眼。</p>
这件案件是他们早上从一位堂官手上要来的,那时候堂官的笔尖已经触到纸上,被另一堂官叫住,墨点并不大,而且他们用棉帕擦拭过,一般人并不会注意到,即便注意到,也大多会觉得只是点污渍。</p>
这二殿下也太敏锐了。</p>
励建文有些尴尬,只好岔开话题,“二王爷说此案疑点颇多,不知有何疑点?”</p>
“清原县说,吴井与妻子结婚七年,未曾生育一儿半女,吴井心生怨恨,愤而杀妻。</p>
疑点一,吴井如果如此介意妻子不能生育,他大可以休妻再娶,犯不着杀人;</p>
即便吴井杀了妻子。</p>
正常人为了逃脱罪责,定会想方设法隐瞒,或说妻子是病死的,或说妻子回娘家,然后找机会抛尸。</p>
当然,也可能是吴井与妻子爆发激烈争吵,一时性起,激情杀人,可如果是这样,他为何要砍下妻子头颅呢?</p>
如果是为了泄愤,那么后续会有两个可能。</p>
第一,吴井为了躲避官司,畏罪潜逃;</p>
第二,吴井是条好汉,已做好为妻子偿命的准备。</p>
可卷宗上说,吴井是回家时被村民抓获,那么就不是第一种可能……”</p>
一名堂官提出质疑,“也可能是吴井刚逃到一半,发现忘了拿盘缠,所以回头。”</p>
方景凌转向堂官,“正常人杀了人,如果要躲避罪责,必然会处处小心谨慎,卷宗上说,吴井被抓的时间是白天,而且背着锄头,这不符合常理。</p>
若真是忘拿盘缠或其他重要物品,想要取回,也应该趁晚上夜深人静时。”</p>
堂官点头,“下官没有看过详细卷宗,不知还有这些细节,贸然发问,还请王爷勿怪。”</p>
“谈不上怪不怪,讨论案情而已。”顿了顿,方景凌接着诉说推断,“既然不是第一种可能,那还有第二种可能,吴井已经做好偿命准备。</p>
可卷宗上写得明白,吴井是被村民擒获,并扭送县衙,经县令审讯后才认的罪,因此,也不是第二种可能。</p>
此疑点一。</p>
卷宗上说,吴井性格和善,与村民相处融洽。</p>
大家想象一下,你们身边有一个老实人,他跟你们关系都不错,有一天,他家里出现一具尸体,那么,你们会第一时间怀疑老实人杀人,还是会觉得是外人杀人?</p>
你们再想象一下,如果你们觉得这个老实人是个杀人的凶徒,那么,你们是会远离他,还是英勇的上前抓捕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