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拉纳费米子最初概念来自马约拉纳方程,而此方程来自对狄拉克方程的改写,它可以描述自旋为二分之一的粒子,且满足方程的粒子的反粒子是它本身。</p>
这是一种粒子类型,人类通过多年寻找测试,终于从中找到了一种满足真实护盾功能描述的粒子。</p>
不过粒子类型找到了,还要解决护盾生成和单向通道问题。</p>
起初有科学家们提出,可以用如同当初那份报告中提到的办法,用力场将此类粒子压缩到战舰外空间上,让其形成如同光幕一样的护盾。</p>
在他们的想法中,这种粒子又护盾发生器发出,并在力场的作用下被压缩在一片空间上。</p>
但是他们显然失败了,因为他们对粒子的理解本身就错了。</p>
人类文明早就证实,粒子并不是一颗一颗的,平常人们看到的那些如同恒星系统一样的原子核与电子结构图其实都是错的。就像电子那样,它不会以那样的轨道形式存在,而是电子概率云。</p>
理论上电子同时存在于电子云的每一处。</p>
当初真实护盾之所以有电子云方案,灵感就是来自于此。</p>
粒子既然不是粒子,那么它是什么?</p>
人类文明的量子场论告诉人们,粒子实际上是一种概率波,每一种粒子都是量子场的量子激发态。人们经常说的所谓虚粒子诞生又湮灭,就是量子场的一种自发行为。</p>
而不同种类、不同质量的粒子则对应了量子场的不同激发态。</p>
如果在量子场中将被激发的粒子画作波峰,那么波谷就是其反粒子,而像我们日常生活所看到的物质,则是在希格斯机制作用下拥有质量,然后因此得以变成如同我们经常看到的地球引力凹陷图那样,表现为一直处于量子场激发态的一种状态。</p>
</p>
从这个角度看,泡利不相容就是量子场的基本规律限制了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场激发叠加。当然,只是限制,若是强行把这两种同样激发态压在一起,那么它们就会变成另一种更不稳定的更加强大的量子激发态,那是中子简并态存在的环境。</p>
若是力量再突破中子简并态,那量子场就如同被捅破了一样,biu地出现一个漏洞,即黑洞。</p>
为什么说地球时代人类总是说任何已知理论都会在黑洞中失效,就是这个原因。</p>
那么既然粒子都是量子场的激发态,就不存在什么发射马约拉纳费米子出去的问题了,人类只需要从微观领域入手,找到那种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量子激发态方程,接着用超力力场的强大力量去激发它,并在这个过程中精确计算好激发场的距离,就可以做出一面完全无视反物质打击的护盾。</p>
不过这里还涉及到量子场领域关于激发态概率波的空间方程,只有找到它,人类才有办法构造出护盾。</p>
这是个问题,不过问题不大,因为人类文明已经不是第一次研究护盾技术,自然有之前的护盾理论作为参考。</p>
现在的难点就剩下如同二极管那样的单向导通性了,因为真实护盾只出不进。</p>
为了解决真实护盾最后的难题,无数憋着一股劲的科研团队都一头埋进对马约拉纳费米子性质的研究中,日日夜夜马不停蹄。</p>
在一个个科研团队共同协作下,这个通往真实护盾技术的最后一道门,终于在造舰计划开启的第一百零七年,被人类一脚踹破。</p>
喜欢星辰大远航请大家收藏:()星辰大远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