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问号打在郑成功的眼前,命运的巧合也让清廷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郑成功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夜渐渐到来,柴门犬吠,炊烟袅袅,仿佛向人预示着和平依然存在。然而这里是战场,如今整个中原大地的清军情况都不太妙。明军一旦拿下了胶东半岛,便可以和西北明军合力对中原多尔衮主力形成威压,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威压。
剩下的事情,多尔衮便没有太多选择了。他要么首尾不相顾,死命狠打明军的一个方向,不去管背后的撕咬;要么死守中原,等待朱四找他决战。撤退到黄河以北总是不可能的,除非经历一场失败,否则爱新觉罗家族、满洲八旗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命运。
“篱边叶落报深秋,何处砧声入画楼。晚景云迷东海外,闺情风送北山头。雁鸣几阵如含恨,笛弄谁家欲解愁。寒气渐侵频捣石,娟娟新月上帘钩。”这是王士任所做《威城八景·北郭秋砧》
夜色下的景观是朦胧的,郑成功的心里有许多煎熬。面临国家存亡与父亲生命之间的选择时,他选择了前者。多尔衮明明一直在拿郑芝龙的性命相要挟,可他依然没有屈服,依然选择了抵抗。这一点,在历朝历代的民族英雄中也是特例。‘苟为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郑成功选择的不仅仅是一条英雄之路,更是牺牲之路。
渐渐的,他已经融入了朱四的阵营,成为了体制内的一员。作为十几万水陆大军的二号主官,前方仍有许多战场在等着他。‘自古忠孝难两全’,就用胜利和鲜血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吧。
月下独酌,他选择了寂寞。包括今天得到的这座空城,此前的种种并不顺利。他的队伍没有经历血战的洗礼,仅仅与左梦庚直流的缠斗是无论如何也锻炼不出一支铁打的精兵的。看着李定国、郝永忠乃至高必正都在一步步的成长,甚至朱四也已经有了御驾亲征的苗头,郑成功建功立业的心情很急切。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强弱之间正此消彼长。明军抵抗住了清军的数次南侵,又进一步取得了西北、东南、山东各地的控制权。攻守易势,虽然此前他不是战场上重要的一员,想想日后明军会越来越多的利用水师的优势同各种敌人作战,郑成功有一种想要成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冲动。
大明的万里海疆,总该有人去守卫;海外诸邦,一定需要有人去征服。因为这个时代,是充满着开放、包容和勇武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必将永垂不朽。这一夜很是寂静,下一个清晨,太阳照常升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