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是非常爱惜羽毛的人,他大概终其一生都试图解释自己当年的贰臣行径是被逼的,只不过之所以选择投降不是因为荷尔蒙过剩,而是他想要保存汉家的文化和血脉。只是人们想听的不是什么解释,而是行动。如果不是洪承畴后来真的做过许多对国家有益的事迹,即使他的辩白再有理,他的人生也不会得到原谅。
朱四当然是要选择原谅的,看到洪承畴如此难过,朱四连忙转移了话题,他不想对一个依旧活着的人苛责过甚,前路漫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更何况他洪承畴不但是能改正自己,还是一个有资格、有能力改变大明衰败局面的人物。
朱四随后又于他聊起了战争,提起了他经历过的那一场明清之间的大决战:“松锦之战,我军北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每当想起此战,朕都不禁愤然不平,大明亡即亡矣,然大明将士无辜,不应该陪葬宗庙。今日朕当重振社稷,还有赖忠臣烈士襄扶,共赴国难,同晟大业。洪公逢此多事之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你我君臣同朝,丧国之耻必将能够昭雪,亡师之恨必可还于天道。”
洪承畴听到朱四的豪言壮语后,也不由得大受感染、信心勃发,他再一次起身答话:“天家再造之恩,敢有不报之理?匡扶社稷之任,臣子责无旁贷。松锦之败,臣之罪也,若借臣三千虎贲,臣定当誓死扫尽胡掳、恢复中华!”朱四连连点着头道:“好,快意恩仇,真乃大丈夫所为。朕等待的就是这一刻,等待的就是如洪公这样的人物。朕明日将要昭告天下,复用当年太祖誓师之言以明志!诏书发起后,朕要与洪公等君臣奋进,他日于南京城上祭奠松山之战中死难将士的亡魂!重登神烈山,祭奠祖宗的陵寝!”洪承畴已经非常激动了,他再次拜服于朱四面前说道:“谢圣上天恩啊!”这一句话像是在他的肺腑中呐喊而出。
洪承畴的激动,是因为他知道这太祖当年誓师的话代表着什么,对于整个大明又意味着什么。那是对全体国人的一次召唤,那是要吹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攻号角!而这一声号角,他洪承畴以及全体大明的国人等待的太久太久了。想当年太祖扫北,此诏一出,令举国振奋!而今的大明,羽翼渐丰,国帑充沛、雄兵甲士一百八十万。朱四还凭什么要龟缩不前?大明还惧怕什么天下:「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娇,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