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李小风只是被孔雀之力影响,却不会真的变成一只傲然独立的孔雀。他在意的,还是十二形意拳,他吞噬了虎之意志,领悟的虎形拳之真意。</p>
在十二形意拳的刚猛世界里,虎形拳仿若百兽之王降世,其势雄浑,威震八方。虎,自古以来便是力量与威严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诸多传奇印记。</p>
演练虎形拳之初,仿若猛虎初醒,拳者双足稳稳踏地,间距宽而有力,犹如虎踞山林,根基扎实不可撼动。膝盖微微弯曲,似在蓄力,随时准备扑击猎物。双手握拳,置于腰间两侧,拳心向上,那紧握的双拳犹如蕴藏着无尽力量的虎爪,指节泛白,仿佛下一刻便能撕裂一切阻碍。</p>
虎形之“虎举”,拳者腰身缓缓上挺,双手如托千斤,自腰间缓缓向上抬起,掌心向上,似将那苍穹亦要托起。此动作犹如猛虎伸懒腰,看似舒缓却内蕴劲道,每一寸肌肉的拉伸都伴随着力量的凝聚,仿佛将大地之力通过双腿、腰背,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双臂,展现出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与从容。这一式,不禁让人联想起古代名将在战场上的豪迈英姿,似那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雄浑气魄。据说项羽作战时,常如猛虎般冲入敌阵,其勇猛之姿仿若虎形拳中的虎举,以无畏的气势震慑敌军。</p>
而“虎扑”一式,则是虎形拳的精髓所在。拳者先深吸一口气,胸腔扩张,仿若将山林间的灵气尽纳于胸。随后,一声低沉的吼声自丹田涌起,经喉咙冲出,如虎啸山林,威震四野。吼声未落,身体已如离弦之箭般向前扑出,双掌前伸,十指如钩,似猛虎伸出锋利的爪子,带着破风之声抓向猎物。整个扑击过程,身体在空中舒展,犹如猛虎跃涧,气势磅礴。双脚蹬地之处,尘土飞扬,足见其发力之猛。从侧面观之,其身形恰似一道闪电,划过虚空,直击目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虎形拳那势不可挡的冲击力。遥想三国时期,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军,那震天动地的怒吼与虎形拳的虎啸之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勇猛无畏的气势,恰似虎扑时的一往无前,令敌人胆寒。</p>
虎形拳中的“虎抱头”,乃是防御与攻击兼具之式。拳者双手迅速上抬,交叉护于头前,双臂肌肉紧绷,犹如钢铁铸就的护盾。同时,身体微微下蹲,重心下沉,如同一座巍峨的小山,沉稳而坚不可摧。此式不仅能有效抵御敌方来自上方的攻击,如对手的拳击或器械劈砍,更可在瞬间转化为攻击之势。只需双掌顺势向前推出,或上撩、或下按,便能将防守化为凌厉的反击,恰似猛虎在遭受威胁时的绝地反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历史上的诸多名将在战场上亦深谙此道,如岳飞征战四方,面对敌军的强攻,他率领的岳家军常以巧妙的防御阵型抵御,而后伺机而动,如虎抱头后的反击一般,杀得敌军丢盔弃甲,扞卫大宋疆土。</p>
“虎转身”一式,则尽显虎形拳的灵动与敏捷。拳者以腰为轴,快速拧身,双足如同钉在地面上一般,纹丝不动,而身体却如旋风般迅速转向一侧。在转身过程中,双臂或横击、或格挡,犹如虎尾横扫,虎掌拍击,攻防一体。这一转,不仅能避开敌人的正面攻击,还能利用转身的惯性和腰部的扭力,增加攻击的力量和速度,使敌人防不胜防。其动作之迅猛,时机之精准,仿佛是久经沙场的猛虎,在丛林中与敌人周旋时的本能反应,将力量与技巧完美融合。此式犹如古代刺客的身手,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常需如虎转身般灵活应变,出其不意地给予目标致命一击,在历史的暗影中留下神秘而矫健的身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