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朝廷对民间着书立说,收徒办学都是一个不怎么管的状态,因为这并不会威胁到大晋的统治,有人不爽骂大晋两句,记个小本本以后踢出选官行列就行,问题不大。</p>
但现在有了纸,有了这些能成批造字的技术,着学派就可以很好拿捏了。只要纸不允许私用,只让朝廷办公使用,或者只能朝廷用纸造书,这种技术垄断必然造成文化垄断。</p>
看到日历以后,姚章就知道以后竹简必然会被纸淘汰。</p>
着学派到现在,除了鲁氏子弟和琅琊学派靠着独门技术得到陛下青睐,其他学说思想没有一个让陛下多看两眼,包括姚章所在的溧阳学派。</p>
理由很简单,鲁氏子弟能帮着陛下炼铁煮盐,琅琊邹氏能进太史局测算历法,还能进学宫编史。</p>
依照他对陛下的浅薄了解,鲁氏子弟和琅琊学派的知识绝对不会被埋没,陛下会帮着他们传承下来,成书是必然的事。</p>
那其他学派呢,他们溧阳学派呢?</p>
姚章心在大晋,也同样在乎学派未来发展。</p>
他看懂这日历背后所代表的一系列含义后,紧迫感油然而生。</p>
他们溧阳学派,必须要找到突破口,找到能让君王接受他们学说的点。如果不能,那在海量纸质书籍的冲击下,日后他们溧阳学派还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说。</p>
那溧阳学派到底能为陛下做什么呢?</p>
没人说话,大家都在摸日历,不是交头接耳就是低头思考。无聊的小白坐在上头,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感觉自己似乎风评被害。</p>
个别人是不是把他想的太坏了,怎么摸着日历表情都有些惊恐了,你们都瞎脑补了啥呀?</p>
看不下去的小白拿起案上的镇纸敲了敲桌子,“诸卿,都看完了吗?”</p>
混乱的百官依次坐回原位,修整仪容,太史令项景回道:“陛下,他们都看完了!”</p>
百官:不,没有,我们还想看看,你凭什么替我们回答。</p>
“这些都是赐予诸公的,回头慢慢看。”</p>
小白让他们不要着急。</p>
“诸公可有什么想问的?”</p>
“陛下,臣有一问,”一个官员站起来,“这日历是如何能大小相同,连上面的字都一样的?”</p>
是潘侯,去年年前提议所有偷税漏税的全都发配岭南的那位。</p>
“潘卿所想,就让专业人士来给你回答吧,”小白看向站在一边的垂首静立的内官,“重山,这纸张是你领头造出来的,日历的刻印也是你主导负责的,就由你来讲解一番。”</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