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梁武帝。</p>
存在仅二十四年的萧齐就此灭亡。</p>
而另一边的北魏也好不到哪里去。</p>
北魏政权中后期。</p>
因为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皇族谋反等事件频繁发生,导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给了门阀士族得以壮大的机会。</p>
另外北魏推行汉化的过程中,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全盘照抄了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p>
这一选官制度后期完全依据出身门第来选拔官员,导致官职被世家大族垄断。</p>
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更容易进入官场并担任要职,他们的家族势力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强大的门阀势力。</p>
这些人为条件影响下,形成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共同统治各族人民的局面。</p>
产生了大量的汉族门阀以及鲜卑军事贵族门阀。</p>
这些门阀占有国家的大量资源,极大削弱了北魏皇庭的统治力量。</p>
进而又导致了统治阶级的堕落腐化,敛财奢靡之风席卷全国。</p>
比如高阳王元雍,明明是靠家族势力的贪污腐败得以成为巨富。</p>
生活挥霍无度,家中奴仆多达六千余人,婢女五百人。</p>
可这样人尽皆知的大贪官,却能位居高位担任丞相之职。</p>
如此腐败,连带着地方上的州郡刺史等大小官吏也大肆聚敛侵吞国家财富,严重削弱了国力。</p>
财富不会凭空诞生,这样的腐败也注定是建立在剥削百姓的基础上。</p>
繁重的赋税和兵役,使大批百姓无法生存,纷纷逃亡,导致北魏的赋税锐减。</p>
而为了维持财政收入,官府又加重对未逃亡百姓的征税,形成恶性循环。</p>
</p>
最终引发了北方边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等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根基。</p>
另外北魏从上到下崇佛,佛寺占有大量田产并且不纳税。</p>
例如胡太后主持建造的永宁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p>
胡太后还要求各地都要修建佛塔,这使得地方官府更加严厉地盘剥百姓,百姓或逃亡或出家,北魏可纳税的民户越来越少。</p>
(稍后单开一章,专门讲佛教传入中原并给中原王朝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以及历史上的四次大规模灭佛事件。)</p>
积攒众多的弊病影响下,北魏也已行将就木,注定会向南朝齐一样走向灭亡。</p>
尤其在北魏摇摇欲坠之际,南梁名将陈庆之的北伐,给北魏的灭亡添上了最后一把火。</p>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p>
说的便是本非将种,亦非豪家,却以文弱之身能够得获如此殊荣的陈庆之。】</p>
大禹看着北魏和南齐都是这样腐朽混乱,叹了口气道:</p>
“自从看到春秋时期的管仲,仅凭一人之力就能革新出诸多治国良策,本以为两千余年后的治国之法集众家之所长,理应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子民繁荣富足。</p>
可历史一直演变到现在,反倒是王朝更迭频繁,战乱不休,帝王天子的英明与否,仍然是左右国家兴亡的重要原因。</p>
虽然文化技艺始终都在进步。</p>
可若还是不能寻得永安天下的治国之策,如此发展下去,我华夏不知还得历经多少苦难顿挫。”</p>
……</p>
刘备对那陈庆之有所好奇。</p>
“以文弱之身却能统将领兵,使千军万马都能对其避之不及,这与军师何其相像?”</p>
孔明自谦道:</p>
“能使敌军望风退避,自是有极高的常胜杀敌之功才能成就如此威名,微臣的领兵之能,自认远不及矣,只能靠些许谋略远虑辅军制敌,就这,都还尚不敢言常胜。”</p>
喜欢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请大家收藏:()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