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看着贾南风篡权政变,还杀害了自己最寄予厚望的孙儿,整个人愤怒到面容都扭曲了。</p>
怒极而声颤道:</p>
“藩王朕先不管,去,去封锁城门,不要让贾氏一族逃了,将贾氏全族除十五岁以下全部处死!尤其是那贾南风,乱我大晋国朝,害我大晋百姓,将之囚于闹市由百姓们自行处决她泄愤!快给朕去!”</p>
贾氏虽然对晋朝开国有功,但亡国也起源于贾氏。</p>
所以哪怕他们颇有影响力,在整个晋朝都想杀他们的大势之下,注定难逃被一死。</p>
……</p>
曹操面无表情道:</p>
“报应不爽啊,司马家篡我曹魏,便有了贾氏毁他晋朝。</p>
只是这八王之乱交相攻伐,毁了国朝根基,怕就是因为这场变故导致国力大为衰弱,多个胡人部族趁机侵入中原。</p>
这司马炎后期的昏庸,也是致使我中原有此大难的原因所在。</p>
若说分封制注定会导致八王之乱,可如果司马炎稳重持国,妥善处理子嗣继承的问题,稳固皇权,让八王之乱推迟个几十年。</p>
那时我中原人口恢复地足够多以后,哪怕再面临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那样的大乱,皇权也可以从容削藩,不至于让北方异族有此可趁之机。”</p>
……</p>
【司马伦倒台,司马囧独揽大权后。</p>
公元302年,与司马囧一同推翻司马伦的司马颙,厌恶司马囧这样荒废朝政沉迷美色的人独揽大权。</p>
于是联合司马乂讨伐司马囧。</p>
司马囧战败被杀,其党羽皆被灭族。</p>
此后司马乂又独揽大权。</p>
公元303年,司马颙又意图夺取司马乂的大权,拉上成都王司马颖率领二十多万大军讨伐,双方激战了几个月,损失惨重,未分胜负。</p>
公元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趁司马颙和司马颖与司马乂两方交锋,策动部分禁军将领,抓住司马乂送给了司马颙,司马乂最终被火烤而死。</p>
此后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司马越任尚书令,司马颙为太宰。</p>
司马颙欲意推举司马颖为皇位继承人,司马颖以皇太弟身份专政。</p>
司马颖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兼军事重镇邺城,中书省和百官也一并迁至邺城,政治中心一时北移。</p>
司马颖虽然名义上只是皇位继承人,可实际已经拥有了皇帝的权力。</p>
司马越不满司马颖专权,于是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但在荡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p>
司马越被击败,晋惠帝被俘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较为有名的典故。</p>
当时混战中晋惠帝受伤,随驾官员以及皇帝的侍从们抛弃晋惠帝四散奔逃。</p>
唯有侍中嵇绍,以身护卫晋惠帝。</p>
结果嵇绍被司马颖的军士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杀害,鲜血溅到了晋惠帝的龙袍上。</p>
战事结束后,侍从要浣洗御衣,晋惠帝虽然愚笨,却也伤心地说出:“此嵇侍中血,勿去。”</p>
“嵇侍中血”被誉为忠臣义士的典范,但也被抨击为愚忠,在不同的朝代中,因帝王需要宣扬忠臣的目的,与文人自行的见解,评价不一。</p>
之后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联合异族乌桓、羯朱,以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p>
公元305 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司马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