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后代皇帝不够杰出,皇权会被诸多大臣,各级官员,再度分权。” “这个时刻,朝堂之中官员,全都是蝇营狗苟之辈,只知道结党营私,升官发财,又会有几人,将天下百姓看在眼中呢?”</p>
他是知道大明历史的,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集体陨落。</p>
文人直接做大,各种党派斗争。</p>
那明朝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部分都没啥权力。</p>
还有一些武皇帝,比如明武宗朱厚照,一个能亲自领着大军,对冲元军主力的马上皇帝,亲自在广外打了一仗。</p>
大明和瓦剌人,一共十几万人互砍。</p>
结果文官们就记录,这场战斗只死了八个人。</p>
十几万人互砍,别说砍死八个,踩死得都不止八个。</p>
但是文官们,就是欺负朱厚照没儿子,就是明着黑朱厚照。</p>
甚至明朝有两皇帝,还死得无比稀奇,引得后世很多人怀疑。</p>
是皇帝们不听文官集团的话,被文官集体给下毒,毒死了。</p>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任以虚不可能说给朱元璋听。</p>
可朱元璋回想着,满朝堂全是庸才,也是个大问题!</p>
若是,朝廷上全是这种钻营官场技术之辈,后世皇帝,但凡出几个不中用的,那权力被文官夺走的概率就不小。</p>
可是,朱元璋还是想着,党同伐异,毕竟还是庸碌之辈的内斗,只要异族不入侵,只要官员们还忠心,天下就还是大明的天下。</p>
这会儿,他认为这些庸碌官员,毫无才能,只有忠心可用。</p>
所以,官员们应该会对后世皇帝忠心。</p>
哪怕,皇帝权力被分走一部分,但总有强势的后代皇帝,可以夺回来。</p>
毕竟,从只知道忠心的庸碌之辈手里夺权,可比从人才手里夺权,要容易的多。</p>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喜欢忠臣,多过能臣。</p>
蠢笨和忠心的官员,简直是最佳官员。</p>
这是源自于中庸思想,根深蒂固到每一个人的思维。</p>
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多是这样的思维,主打一个中庸平淡,不占先人之机。</p>
不过分优秀,也不过分垃圾,平平淡淡合格就是最好,如果再愚蠢一点,又不是特别愚蠢,那就更好了。</p>
因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根本上不同。</p>
西方更多是侵略开拓式的文化,主要讲究一个弱肉强食。</p>
而对于中华文化而言,讲究中庸和位次排序。</p>
中庸者,不过分优秀,已经先行十几年的老官员,上到了那个位置,哪怕其庸碌无能,可只要足够忠心,也可以稳稳当当坐个十几年,而后换下一批老官员上来。</p>
至于其他,再有才能的年轻官员,也得熬年限,论资排辈,这是希望整体平衡的结果。</p>
中华思想,更趋近于求平稳。</p>
所以,朱元璋就感觉,还是中庸平稳为主,官员们各种争斗,就争斗吧。</p>
不变化,胜过于有变化。</p>
任以虚看向朱元璋,轻声问着:“陛下,可是想要追求稳定,而忠心的臣子?“”</p>
朱元璋思索些许,淡笑着说道:“选取人才,首先是要看其是否忠心。”</p>
“若是一个居功自傲,不尊重上官,不忠诚于天子的官员,不是一个合适的官员。”</p>
听到这话,任以虚基本确定了,朱元璋怎么想的了!</p>
可是,那些臣子,真的会对皇帝死心塌地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