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朝中有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非庶吉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是只要陛下愿意,还是可以进入内阁的。”青州知府陈应元不禁感叹道。</p>
二十多岁的年纪,许多学子还在科考,而刘巡抚却已走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高位。</p>
“是极,是极。刘巡抚可不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其武力也是十分惊人,猛将都不足以来形容刘大人的实力。诸位日后还是小心些,万勿惹得抚台大人不悦。”鲁廷彦突然开口,十分友好的提醒着在座的知府。</p>
“如此年纪,能文能武,日后出将入相也未可知啊。”济南樊知府随口一说。</p>
此言一出,众官员一个个都默不作声,不知在想些什么。</p>
天启五年四月三日。</p>
刘卓与一众官员继续开始议事。此次议事的主题则是在各府境内兴修水利、流民问题的处理。</p>
刘卓自然不能告诉在座的官员,从天启七年开始,陕西境内就开始大旱,饥民王二开始造反。</p>
崇祯三年,干旱扩大到陕西全境与河南。</p>
崇祯六年,旱情就会蔓延至河北、山东、山西、北直隶、江苏、安徽。</p>
崇祯十年,干旱会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与南方部分地区。</p>
崇祯十四年、十五年,大汗会遍及全国南北,即便是浙江也不例外。仅有广东、福建、云南幸免于难。</p>
还有崇祯六年的山西鼠疫,甚至传播到了京师,造成了大量百姓死亡。</p>
面对明末的各种灾害,刘卓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干旱、低温等因素对山西、辽东境内百姓造成的损失。干旱只是大幅度的降低了粮食的产量而已,可能有些地区却粮食绝收。</p>
但只要把损耗降低,还是能够让多数百姓存活下来的。况且,如今可以在全省境内推广番薯,至于能不能帮助百姓度过天灾,就只有天知道了。</p>
“兴修水利,需在两年至三年之内完成。本官会不时派人赴各府查看,若有阳奉阴违者,本官定不姑息。还希望众位慎重对待。”</p>
“省内的流民不在少数,若是可以就地解决,本官自然是乐见其成。但是,如若确实困难,自有巡抚衙门出手解决。希望众位量力而行,切勿激起民变。”刘卓好心提醒着。</p>
话音刚落,一个接着一个的知府开始向刘卓汇报州府的情况。除了兖州府外,其余诸府基本上都没有任何困难。</p>
经过了长达两日交流与接触,刘卓基本上把自己的想法向众人详细表述。</p>
从最初的水泥路修建,流民迁移与番薯的推广,兖州府的现状,及后来的市场、钱庄设立构想等。这些问题给众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众人日后的施政也有不小的影响。</p>
结束了本次议事后,刘卓并未宴请众人,直接劝众人尽快返回任上,安排接下来的工作。</p>
本来,刘卓是打算将每季度初的几日定为总结、议事的日子,但是想到自己任职不久,还是放弃了。</p>
“连续三日议事,以往可是从未见你如此在政务上下功夫。如今是发生什么事了?”董映雪有些不解。</p>
“我虽是山东巡抚,总揽军政要务,但如今手上也没有多少兵力,只能在政务上下功夫了。若是把山东省发展成为稳定的后方,灭金基本上就是手拿把掐,不费吹灰之力。”刘卓自信满满。</p>
“你看看你这话,你说出去会有人相信吗?”董映雪笑着调侃。</p>
“有你们相信就够了,旁人相信有何用。”刘卓随口道。随后,继续说。</p>
“我过去看看张嫣,你照顾一下孩子。”说罢,刘卓就转身前往张嫣的住处。</p>
此时的张嫣正在院内走来走去,丝毫看不出来像是临盆的样子。见到刘卓走来,张嫣也加快了脚步。</p>
“你不要走那么快,摔了就惨了。”刘卓加快步伐,立即上前扶着张嫣。</p>
“不碍事,我有分寸的。”张嫣轻声说着。</p>
“这段日子,尽量不要有剧烈的动作。郎中与稳婆我都安排好了,你就安心在府中待产。在此期间我会一直陪伴着你,你也无需担忧什么。”刘卓关心道。</p>
“老爷能偶尔过来看看我就心满意足了,妾身怎么敢有那般奢求。”张嫣笑着望向刘卓。</p>
“不妨事。既然说出来了,我就得做到。”</p>
喜欢明末:大周太祖请大家收藏:()明末:大周太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