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山田奉孝的话,今天登场的四位歌手中已经有三位歌手演唱的都是日语歌了,接下来还没登场的歌手中不会还有人打算唱日语歌吧…
“随着浪花起伏消没,叼啄着往昔飞离不见…”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因为生日那天杏花开放…”
“若是在那洒下的阳光里打盹,能否与虫之死骸一同化为尘土呢…”
舞台上,楚辞的歌声仿佛已经和背景温柔的钢琴伴奏声融为了一体。
都说语言是通往一个人心灵最好的钥匙,歌曲同样的也是如此。
对于全世界各国的人们来说,虽然优秀的外语歌曲也能将歌曲的情感很好的传递到众人的心中,但无论再怎么样终归还是自己的母语所带来的感情要更加的真挚。此时此刻,楚辞的歌声就像是一把钥匙,正在悄然地打开现场每一位观众内心中的那一扇大门。
“薄荷糖,渔港的灯塔,生锈的拱桥,丢弃的自行车…”
“木造车站的暖炉前,无处可去的心灵…”
伴奏旋律逐渐高昂起来,在楚辞的歌声中,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全都忍不住有些神情恍惚起来。
歌曲的歌词他们听得懂,而正是因为听得懂,歌词中所描述的每一幕场景每一个视角都令在场的众人感觉是那么的熟悉。
地上的薄荷糖纸,黑夜下渔港上那几乎要沉入大海的灯塔,即将干枯的溪流上那生锈的红色拱桥,以及丢弃在路边褪色的自行车。
歌声中独自旅行的主人公走过的这些场景不正是岛国日常生活中那些掩藏在街道角落中的场景吗?
这些衰败的景象,失落的环境就在在场每一个人的身边。
它们即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却又是人们面对这个没落的世界所无处可去的心灵。
一时间,台下无数的观众都忍不住哀伤了起来。
是啊,生活每天都一样,世界毫无改变,狭窄的街道,重复的人生,似乎没有未来一般,自己又何尝没有想过就此一了百了呢…
“今天与昨天如此相像,想改变明天,必须改变今天…”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
就在现场观众们的情绪到达最低谷的时候,楚辞的歌声却在此时忽然迎来了爆发。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因为心中已空无一物!”
“感到空虚而哭泣,一定是渴望得到充实…”
楚辞的这一声高歌就像是一柄重锤,带着全所未有的力量猛的砸在了众人的心头,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一瞬间轰然惊醒。
不,不对,死不可怕,可是既然人们连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还要惧怕人生中的重复呢?
感到空虚而哭泣难道不正是在渴望着充实吗?这不正是自己活着的证明吗?
是啊,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而这一次再一次说出这句话时却是释怀…
直到这一刻,人们才终于明白了这首歌的歌名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