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正是欧美一些国家经济和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罪恶疯狂在城市滋生的时代。
某城市的一座贫民窟中,一位父亲被人发现死在了家中,而该案件的第一嫌疑人为死者十八岁的儿子。
案发后嫌疑人很快被警方抓获,经过警方的调查,案件的情况很快便浮出了水面,法院迅速对该案件发起了审理,并很快将要进行最终判决。
参与这场案件陪审的是生活在当地的十二位公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建筑师、正义勇敢的上班族、歧视平民的新贵族、追求真相的的钟表匠、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
在这起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所有人都聚在了陪审团休息室中讨论案情,而讨论结果必须要一致通过才能正式结案。
面对法庭上控方所提交的目击者的证词和警方找到的凶器这些铁证如山的证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判决已经没有任何再讨论的必要,被告那位十八岁的男孩就是杀害自己亲生父亲的凶手,只有八号陪审员坚定的认为被告无罪。
为此,陪审团众人在休息室中对案件展开了焦灼的讨论。
起初,其余陪审员只是觉得这是一件没有必要再讨论的没有意义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八号陪审员是在和众人故意唱反调,故意无理取闹,休息室内也一度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然而随着八号陪审员不断的据理力争,案件中一些疑点也开始在众人的讨论中不断的浮出了水面,一些陪审员心中的答案也在八号陪审员一遍又一遍理性和科学的坚持之下陆续出现了动摇,对被告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
通过了各种不同人生观的冲突,各种思维方式的较量,最终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手中那的一票。
终于,十二个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被告人,无罪!
从故事的整个梗概上来看,其实《十二怒汉》有着浓厚的悬疑色彩,然而它又并不像传统的推理故事一样在故事的最终将案件的真相告知于观众,《十二怒汉》的故事中最终并没有告知观众案件真正的凶手,十二位审判员只是通过理性的推断和科学的分析否决了这些看似铁证如山实则不严谨的案件证据,裁定被告人无罪,这便是疑罪从无。
不能因为一项没有任何根据和力量的证据而轻易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和权利,这就是法律存在的意义,法律的底线,也是《十二怒汉》这部电影所讨论的主旨所在。
念及于此,楚辞活动了一下手指,在面前的电脑上敲下了剧本的第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