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四年的春夜,细雨如织,轻轻拂过京城的每一寸石板与檐角,为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昔日白山县的一方父母官,孙重才,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国子学内举足轻重的国子监丞,其身影穿梭于经史子集之间,看似与往昔判若两人。 初抵京华,孙重才心中犹如被春夜细雨浸润的泥土,既饱含生机又满布阴霾。那段被蒙面人深夜造访、言语间暗藏刀锋的记忆,如同梦魇般纠缠不休,令他日日夜夜不得安宁,生怕昔日之祸再次降临。然而,时光如流水,悄然带走了那些令人心悸的夜晚,转眼间,数载春秋已逝。 随着年岁的增长与职位的稳固,孙重才渐渐发现,那些曾让他寝食难安的阴影,竟似被春风彻底吹散,再无踪迹可循。他暗自思量,或许那些曾意图加害于他的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或是被命运之手引向了别的轨迹,总之,是再未有人踏足他的宁静世界。 这份突如其来的安宁,如同春雨后初晴的天空,明媚而清澈,让孙重才的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他开始享受起这份得来不易的平静生活,国子学内的书香与学术氛围,更是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闲暇之余,他或漫步于花苑之中,赏花观柳,感受自然的和谐之美;或沉浸于古籍经典,与先贤对话,探寻智慧的深邃与广博。 岁月悠悠,孙重才的小日子在这份悠然自得中悄然绽放,仿佛那些曾经的惊涛骇浪,都不过是生命长河中一抹短暂的涟漪,最终归于平静,只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足迹,见证着他从一名县令到国子监丞的蜕变与成长。 “可还曾记得我呀?”话语轻柔,却似暗夜中悄然绽放的昙花,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穿透了岁月的尘埃,直击孙重才的心扉。他仿佛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骤然惊醒,周身被一股难以名状的寒意紧紧包裹。那身影,那个曾让他日夜难安的梦魇,竟在数年后的今日,再次悄无声息地降临于他的世界,如同阴魂不散,让他不禁低咒命运的无常。 “你……你为何又要纠缠于我?昔日种种,我已倾尽所能,再无隐瞒。求你,给我一片安宁吧!”孙重才的声音里夹杂着颤抖,他试图用哀求来驱散这份突如其来的恐惧与不安。 对方轻轻一笑,那笑声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莫慌,此番造访,非为索命,实则是有一桩小事,需借你之力方能达成。此事于你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何……何事?”孙重才的声音几乎细若蚊蚋,心中虽有千般不愿,万般无奈,却也深知,在这神秘来客面前,自己似乎并无太多选择的余地。他强压下心头的慌乱,静待下文,希望能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到一丝转机。 三日后早朝。 “众位爱卿,朕今晨展阅了国子监丞孙重才卿家所呈之奏疏,其言颇为新颖,令朕心生涟漪。孙卿提议,于国子学殿堂之上,别开生面,增设一科,名曰‘贪腐之鉴’,意在广开才俊之眼,使之洞悉贪腐之万般伎俩与最终恶果,冀望以此警钟长鸣,尤是警醒我朝百官,使其心存敬畏,行止有矩。 朕细品其意,颇觉意味深远。试想,若世间万民,尤是那些即将步入仕途、肩负社稷重任之青年才俊,皆能洞悉贪腐之害,犹如明镜高悬,照见幽暗之处,岂非一大善举?如此,或能于根源之处,铲除贪腐之萌芽,清风正气,自此蔚然成风。 故而,朕欲借此朝会之机,与诸卿共商此议。此举是否可行,又当如何细致规划,使之既能传授知识,又不至于流于表面,真正触及人心,成为一股涤荡尘埃、净化官场之风?望诸卿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谋良策,以安社稷,以慰民心。” 在安嘉杰执政的中,安嘉杰不仅是一位开疆拓土的雄主,更是一位心怀天下、忍辱负重的明君。他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安朝的天空,也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闻听皇上安嘉杰那番掷地有声之语,众人无不面色骤变,仿佛寒风吹过湖面,激起层层惊澜。贪墨之行,虽为官场暗流,却也是人人讳莫如深的隐秘疮疤。而今,皇上竟欲将此等污浊之事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异于亲手揭开皇权的华丽袍袖,露出内里斑驳的伤痕,此举之大胆,令人瞠目结舌。 转念一想,若此风一旦盛行,学子们耳濡目染,将朝堂阴暗视为处世之道,未来官场,岂非更添几分诡谲与复杂?那将是何等光景,让人不禁心生忧虑,仿佛预见到一片混沌未明的仕途迷雾,正悄然笼罩在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心头。 皇上的决定,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锋利地刺向腐败的根源,又微妙地考验着帝国的智慧与勇气。众人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既为皇上的决心所震撼,又为即将到来的变革而忐忑不安。这不仅仅是一场对贪腐的宣战,更是对帝国未来走向的一次深刻拷问。大部分人都认为孙重才该死,想升官是想疯了!竟然上了这样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