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花了不到40分钟,而战后镇压残余海盗、打捞和维修就花了8个小时。</p>
风险公司的废船系列,也在此时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魔力。</p>
那艘被放弃拆解的掠夺者级轻型驱逐舰的维修成本大概在3600星币左右,而被捞起的匪首级维修舰桥、清理船舱和更换外部装甲需要2000星币,即便考虑到旁边就有船型一模一样,只是存在技术代差的匪首级,拆掉匪首级来修船,成本也只降低了区区600星币。</p>
而被打爆装甲散架的瘤牛级的重建成本是多少呢?</p>
320星币。</p>
是的,在使用拆船件替代零件后,只花了区区320星币。这就是废船系列明明并不出色,甚至缺乏护盾,却依旧价值不菲的原因所在。</p>
每艘废船都是风险矿业公司遴选精英舰船设计师和维修大师合力的成果,废船散架后,打捞舰队能毫不费力地在各个隐藏角落找到维修指南,替换材料的建议,再加上其船件采用的是通用件,缩短重建成本的同时,大大缩短了重建时间。</p>
或许有人会问,风险矿业公司费心费力做这么多事为了什么。</p>
原因很简单,风险矿业公司是在积累技术。它通过反复设计、建造独特的废船,重新获得早已失传,只能通过自动化工厂才能实现的建造能力。这是不同于速子科技的,别开生面的实践派技术路线。</p>
整个核心星区的战争也因为各个巨企不同的理念、技术手段而大相径庭。</p>
在核心星区东北,是速子科技和星际帝国,它们的战场到处是高速舰船、能量、激光和电磁武器。而在星区中部和东南部,则是辛达强权和霸主,他们讲求缜密的战线、精锐军官指挥装甲厚重的硬壳巨舰,以导弹、鱼雷、火炮撕裂敌方防线,像巨磨一般碾碎敌人。</p>
而在星区西南部,则是风险矿业公司,海量粗糙的废船、打捞改装舰船和茫茫多辅助舰队填充整个战场。</p>
前线的舰船一边爆炸,后方的辅助舰队一边疯狂打捞,重组。所有废船上线爆掉,不出两小时就会在巨大的,数公里长的工业舰中被修缮,从而继续投入战场。</p>
凡是风险矿业公司打过的战场,输了会留下海量太空垃圾和残骸,形成一个连绵的,巨大的垃圾区。赢了的话,会将附近太空所有的残骸、小行星、陨石都扫荡干净,就地维护重建舰队。</p>
并且这种维修得益于风险矿业公司积累的大量飞船改装技术,是不需要纳米锻炉的,在战地维修这方面,风险矿业公司堪称星区之最。</p>
看着舰队每日损耗和维修数据,李斌回忆着伊莎讲述的各巨企的战争偏好和惯用战术,不由得庆幸这些巨企一直忙着打仗扩张,错过了大崩溃初期的技术复原。</p>
那些藏在硬盘里的数据、科技,只需要十来年就会损坏,由于当时没人料到会有大崩溃,英仙座星域没有储备纸质备份,在初期巨企诞生前的黑暗年代,无数珍贵资料就在战火和岁月中消失。</p>
这也导致了后来成型的巨企,会基于各自掌握的技术发展海军,继而让如今的核心星区,处于一种各种战术、各种打法都有生存空间的混沌模式中。</p>
也意味着即便寰宇联合晚了200多年,依旧有机会自立。</p>
“前提有三个,一个是殖民地星球,一个是ai核心,还有就是纳米锻炉。”他自言自语道。</p>
没有殖民地一切皆是空谈,没有ai核心就无法快速整合资源、逆向技术、抵御巨企骇入,没有纳米锻炉就无法将技术和资源转化为产能。</p>
布莱顿联盟士气高昂、百姓与余晖打得难分难解,堪称英仙座最有血性的政权,一直不被视为巨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有一台损坏的纳米锻炉,产能严重跟不上需求,并且损坏的锻炉生产的舰船、设备、空间站材料都存在各种问题。</p>
除此之外,虽然纳米锻炉的使用会永久污染行星环境,但损坏的纳米锻炉的造成的污染会更恶劣和严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