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昶在一旁静默地站着,看李鉴提笔快书。自从他身体恢复后,要事都是亲自过问的,奏书几乎是立达御前,内阁、通政司等都只保留文书。</p>
“那坠凤的事......”</p>
“不用在意。”李鉴搁下笔,淡声道,“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事既然发生了,再巧妙的说辞也有掩饰不住的一日,越是用拥堵之法,越是成事不足。不如随他们议论,天也不会塌下来。”</p>
“陛下,难道真的要无为处之?”何昶声色平稳如常,却带了点焦灼,“陛下可知道那些坊间传言是如何说的吗?传言都道,是大理寺查案时摧塌幻师楼,触怒神灵,才招致祸患。还有......还有,说陛下你才是......”</p>
“那年兄你说,他们所言是虚是实?”</p>
何昶一顿,敛眉道:“为虚。”</p>
“既然是假的,那我们何必要怕。”李鉴站起身,笑道,“比起那些话,我倒是更好奇于那个上奏折、叫我写罪己诏的。他是哪个官署的,叫什么名字?”</p>
“柳钟仪,字南冠,是新到任的通政司参议......是,他是接臣的任。”何昶沉吟片刻,“我认识他,是个爽利诚心人,年纪与孟侯一般大,先前在东都做官。”</p>
“年纪不大。”李鉴一哂,“柳公子,有个好父亲。”</p>
“陛下,此言差矣。”</p>
李鉴颇有些意外地望向何昶。何昶鬓角汗湿,怪自己多言,却依旧硬着头皮道:“柳大人是读书破万卷的儒生,能耐与巧思,绝不逊于臣。”</p>
他方说完,正恐惧自己触了逆鳞,只听外头有人被宣入见。一抬眼,便见那柳钟仪自外头进来,一身崭新绯红官袍。</p>
柳钟仪走到李鉴书案前的阶下,施施然提衣下拜,从容不迫地道:“微臣见过陛下。”</p>
那一双眼底,自矜,天真,意气风发。</p>
“你应当知道寡人为何要见你。”</p>
“微臣知道。”柳钟仪大义凛然道,“臣上奏请陛下向天下罪己,求四海安平。此举必然触怒龙颜,微臣已然置生死于度外......”</p>
“非也。”李鉴道。</p>
他自书桌后转出来,在柳钟仪面前的一级阶上席地坐下,虚抱着膝,垂眼看过来。柳钟仪生于官宦家,胆气又高,干脆抬眼直视这位帝王,道:“臣跪请陛下明示。”</p>
他看见李鉴面孔时,还是不由地在心中惊叹一声。早知道陛下年轻,他此刻却无法将面前这霁月清风光景的少年人同朝臣口中的玉面罗剎等同起来。</p>
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p>
“罪己诏。罪己诏有何用?”李鉴轻缓地说着,语气却笃定得不似在问询,“你也算饱读史书,难道真有今日帝王罪己,明日天降太平的事吗?”</p>
“不曾有。只是安抚人心为重,臣以为......若能下罪己诏,便可叫天下安心,维稳局势。之后再动作,也不算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