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尊重她的很多主意,这让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也让她心灵深处有了可以安放的家园。
但是不得不说,她也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万历帝来到了索菲亚面前,索菲亚急忙行礼,而且是按照明朝的礼节来行礼。
或许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边,跪拜礼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当然在索菲亚的眼里,这只不过是入乡随俗而已。
所以她并没有任何的心理包袱,给万历帝行完礼之后,万历帝抬手:“如今你也算是我大明的臣子,虽说目前还没有给你分配官职,但既然陈爱卿向朕推荐你来当这个京师大学的负责人,那朕就必须让你的礼部也挂个职。虽说本朝没有让女人当官的先例,但朕就先从你开始,朕不仅要让女人当官,同时也得让其他的外国友人看到,只要是有才便可在我大明做官。将这个信号释放出去,朕相信会有更多的奇人异士从海外赶赴大明发挥自己的才能。”
索菲亚听完万历帝的话后,很是激动:“陛下若能如此,实在是大明之幸。如今大明虽说在各种科技方面领先于西方,但在航海事业以及法律制定方面是否与西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差距,相信大明的将来会是一片坦途。”
万历帝听后点点头,“那就得有劳爱卿帮助大明建立一套属于大明的航海技术培训,朕相信如今流落在中南半岛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有很多,他们未必喜欢在海面上流浪,完全可以召集到我大明来,让他们教会我大明的学生在海洋上面驰骋,只要他们愿意来教学,大明必会开出令他们满意的俸禄。”
索菲亚听后倒有一些吃惊,她来到大明已经有十几年,毕竟是跟随父亲在澳门落脚。
说实话,她要不是中途前往国内上大学,她在大明呆的时间倒是要比自己的母国还要长。
所以她很明白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大明之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那就是官员的俸禄太低。
为什么广东的海备道副使,连那么一点点银子的贿赂都愿意接受。
就因为他们的俸禄实在太低,一个二三品的大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才一二百两银子。
虽说有各种杂税可以令他们不再愁生活物质,可是当上这么大的官员之后,他们的活动就绝不仅仅只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还有精神上的享受。
而精神上的享受,哪一样不需要钱财铺路的?
在这种矛盾之下,官员们必然伸手向百姓要必然贪污腐败。
但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来到了京城之后,发现京城的官员自从陈寒的改革之后,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俸禄,使这里的官员不再像两广的官员那般的贪婪。
现在听到皇帝亲自承诺,可以给予相当高的俸禄来吸纳人才。
他更是诧异,就比如自己,他如今只负责京师大学搭建工作和京师大学学生的部分管理工作,每月的俸禄却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两银子。
这个俸禄要比二三品大约一年的俸禄还要高。
她一方面是惊讶于陈寒的大手笔,另一方面也感慨陈寒才是真正的知道,如何才能够让更多人才吸引到大明的学校。
其实大明缺的是什么?
缺的不是四书五经的那些读书人。
缺的是专业性的技术人才。
她在大明逗留这十几年下来发现,大明对读书人太好,但对于工匠对于工程师的待遇又太低。
很多大明的百姓其实都有着很高明的技术。
不管是建房子还是修路修河,他们都有着非常全面的经验,可是他们的收入却很低。
导致这方面的人才不被大众尊重,也导致这部分人才,只能停留在自己的爱好当中。
有不少工匠能将一座房子盖得雕梁画栋,并且手工出图纸,这种人才在他们的国内会受到很大尊重。
但是在大明呢,这被视为奇淫巧技。
所以他建设京师大学在与陈寒的聊天当中,也发现陈寒早就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
所以才让她放开手脚,大力地吸收这样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
或许是因为两个人都有共同的话语,所以索菲亚才会越发的尊重陈寒,心里边对他的依赖也越重。
而现在听到万历帝这么说,他更是高兴。
“陛下若能这么想,臣觉得必然能为我大明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边上可是有不少文官在听着的觉得很不公平,说实话他们辛苦操劳了,这么久也想获得高额的俸禄,就因为俸禄太低。
他们铤而走险去做很多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他们难道不知道这种事情一旦错了,那就相当于在自己的脑袋上面加了一道利刃吗?
他们都知道。
可不这么做,怎么能满足自己的精神要求。
就在皇帝和索菲亚聊天的过程当中。
那些学者们已经云集,这些学者与其他的学者不同,大部分都是工匠,他们身上可能没有读书人的那种儒雅,可能会显得粗犷一点,可是每个人脸上都是兴奋。
就好像对知识的热爱一般。
索菲亚听到了万历帝对自己说的,让自己尽情的去招生之后,对着下边的学子们说道:“诸位都是从大明各处而来,为的就是一展学识,从而突破读书人的歧视,都是希望能在京师大学学有所成。甚至希望在京师大学这三年出去之后,便能够为官一任,从此不再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工匠被人歧视。”
文官听到这话倒吸凉气。
好家伙,怎么到京师大学学完三年就能够到地方上当官,这也太不公平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能够当官,首先就是苦读最少十年,然后参加科举考试,一步一步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每三年才一次考试。
就算每次科举都能够中,那也得需要将近九年的时间。
这样一算,自己能够当官运气好也得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然而陈寒开出来的,在这个京师大学里面读三年就有可能到地方上去当官,对他们来说是多不公平。
有官员立刻在万历帝面前说道:“陛下,三年之后他们便能够到地方为官,那对如今的这些学子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他们每个人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十几年?”
万历帝反过头来问道:“那你们怎么不想一想,那些工匠至少也是有十几年的手上功夫才敢来参加这次的科举考试,人家也付出了同样的辛劳,甚至要比你们这些读书人坐在书斋当中念书,更加辛苦。人家还一边务工,一边为家里边解决生活问题。而读书人一个人吃穷全家,等他为官之后,又想方设法回报家里,如何回报?难道还需要朕来说吗?”
这番反驳,让这些官员立刻哑口无言。
“陛下可是这般下去,那天下读书人谁还愿意读书?”
万历帝再次说道,“若他们不愿意,那就让工匠们来当这个官。朕就不相信了,没了你们读书人,朕还不能治理天下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