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

第4章 红莲幻木真经

“莫激动,莫激动,不要乐极生悲!先看看能不能练”,王浩怀着忐忑的心情仔细查探起来。

结果是欣喜的,只要有火木灵根,不管你是双灵根还是五灵根,都能练,但功法只有前两层,只能修炼到练气中期。

“据功法开篇介绍,红莲幻木真经一共十二层,可以修炼到元婴后期,老王只给两层,应该是他没有权限,想来这功法应该是王家绝密,不能随意传给外人的!”王浩喃喃自语,他是老王儿子,不算外人,老王给他不坏规矩,但老王恐怕不相信他的秉性,怕他拿去换灵石,所以只给两层。只能修炼到练气中期的功法,卖不了几个钱,也没多少人会要!

典、经、决、功,功法一般是按这个分等级的,越往后越拉胯,修炼瓶颈越多,神通越菜。但也不全是,也就大门大派这么干,很多散修创造的功法起名全看心情,也有些小门派为了逼格高把门内功法命名为某某典,某某经的!纯属坑人。

功法自带神通一般筑基期才会有,所以王浩手里这前两层看不出什么,但他有选择么?并没有,不练红莲幻木心经,难道要出去寻什么机缘?

就他这练气三层的修为,还是老王用丹药堆上来的,恐怕一阶下品妖兽都干不动,更别说去什么前辈的洞府寻找机缘了!

青牛坊坐落在一条二阶上品灵脉上,因为王延昭的关系,王浩这小院位置离中心不远,灵气相对充足,足够他完成炼气阶段修炼。

收拾心情,王浩朝窗外看了眼,发现天色已经暗了,才发现自己已经在房间中待了一天了。

王浩不由的揉了揉肚子:“怪不得感觉这么饿,修仙也要吃饱饭才行。”

寻着记忆来到厨房,有两个米缸,一个放的是普通米,另一口缸中,灵米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不过还好,王延昭给的储物袋中还有半袋子,根据介绍是让自己当炼制辟谷丹的材料用的。

“炼丹的事情先放一放,我这资质就算转修好功法也要三四十年才可以筑基,不能过多的浪费时间,60岁之后随着练气修士气血开始衰败,筑基希望会大大降低的。不过话说回来,丹药可以大量减少苦修的时间的,若是真有天赋,也不是不能尝试,没道理韩老魔能练我不能!”

王浩一边想着事情,一边淘米下锅,无论是前世还是原身,做饭这种事都是很熟练的,不一会儿,一锅白米饭,一道烧青菜便摆在了桌上。

饭菜简单,但都是蕴含灵气的灵物,对修士修行是有好处的,但不能过量。

吃多了坏处倒没有,只是王浩目前的修炼速度炼化不了这么多的灵气,会造成浪费,就是有王延昭照顾着,王浩一年大多数时候吃的也是普通的米,灵米只有哪天他想修炼时才会吃一顿。

现在的灵米价格是一块下品灵石十斤,而王浩一天能炼化一斤灵米,就是将王延昭给自己的灵石全换成灵米,也就够王浩修行三年左右!

灵米虽然贵,但也是物超所值的,比单纯的炼化天地灵气,修炼速度能快上一倍。

若是换成丹药,效果更好,同样更贵,所以说修仙不仅仅是拼的资质,还有资源,财侣法地,财是第一位!这也是为什么名门大派的核心弟子年纪轻轻就能筑基,而和他们资质相同的普通修士要晚上数年乃至于数十年。

普通修士除了平时缺少修炼资源,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即使练气圆满,也没有途径没有财力得到筑基丹,青牛坊周围家族加上散修,人数超过五万,但筑基修士只有十几人!

大多数筑基修士都是五大家族的,散修仅有三人。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穿越洪荒世界,太昊成了盘古胸中一口不化的浩然之气,天生主宰天地正气! 同时,他获得悟性逆天。 【你发现盘古力之法则碎片,略有所获,你领悟力之法则(8%)】 【你参悟自身浩然法则,结合力之法则,两世经验,自身底蕴,你领悟出《浩然真经》】 【你参悟诸天星辰,以人体为根基,以浩然之气为辅料,你顿悟了,创造出诸天星河观想自在法】 …… 太昊以诸天星河为引,星辰为棋
东方西岳
求仙问道
求仙问道
顾长风穿越综武世界,幼时被张三丰捡到收徒,成为武当小师叔。 天生石脉,无缘武道。 十八岁时,一朝记忆觉醒,得母星馈赠,获得逆天悟性天赋! “武道无法打通石脉,仙道总行了吧?” 灵气入体,石脉自开! 你们修武,我修仙! 研读三千道藏,身处深山与草木为伴,坐看云卷云舒,天人交感,创造出修仙功法乙木长春诀。 观张三丰突破,展露太极阴阳二气,悟五行混沌之道,创五色
芭蕉狗儿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哭,在喊,在闹。顾明舒伸手扶住沈氏,心中翻江倒海,巨大的悲恸来袭,疼得她撕心裂肺。可面上,她却是——.........
阿晏的猫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巫妖争霸时代,李云景魂穿洪荒,一缕残魂得毁灭魔神传承。 占洞天福地武夷山,得先天灵宝落宝金钱,入截教,得三清真传,经历千难万险,掌大教,维护玄门正宗,终得证道成圣。
海啸.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慌乱,天灾,还是人为,世界的平息只是短暂的。一切为了利益制造乱世之争的邪恶人士与正义人士做斗争,让凡人们陷入恐慌之中。在此一把神剑诞生。
工藤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