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经历过地方的实务,反而比那些科举出来,只会写一些花团锦簇的文章,做起事来纸上谈兵的进士要好多了。</p>
至于怎么让大部分秀才都对着为吏之事趋之若鹜?</p>
很简单,让他们知道这部分经历对考试有利,对他们未来的考评更是有利就足够了。</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
定下策略之后,永安帝图穷匕见:</p>
“既要巡查四方,还得充当考官,被各地的胥吏进行考察。</p>
如此大计,看似小节,实则关乎国家大计,不可轻忽,定然得忠心肯干的能臣干吏前去,方能镇压四方。</p>
对于出京坐镇的人选,众位爱卿可有什么想法?”</p>
张衡玉听了这话眼神一闪,仿佛猜出了皇帝的意图,不过,他是首辅,是不可轻动的,无论皇帝有什么算计,都算计不到他的头上。</p>
“需得是个正直的,我推举翟闻。”</p>
这个推选的人自然是不怀好意,翟闻才升了尚书,正是梳理接手部务的时候,任职又不满三年,此时出京才是胡闹。</p>
显然,这说话的人背后的派系盯上了翟闻的位子。</p>
翟闻归属的清流一派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以牙还牙的开始推选对方的人手。</p>
撕逼的,对骂的,扯头花的,一时间朝堂上闹哄哄如同菜市场一般,仿佛下一秒就要上演全武行。</p>
而永安帝却兴高采烈的看起了热闹,看够了才出言说道:</p>
“既然诸位的建议各不相同,无法统一,朕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p>
北静王!”</p>
嗯?</p>
朝堂上为之一静,不是要选个文官吗?</p>
皇帝为何思路如此的跳跃?</p>
司徒恒最近收下的心腹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上前,开始充当皇帝的喉舌。</p>
“陛下仁慈,这出京去各地巡查的差事到底辛苦,自然要找一些年轻力壮的。</p>
陛下重视众位大人的身体,这才选了英姿勃发的北静王爷前去。”</p>
按照这个思路,很快众人又选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比如正当盛年的邸宁、李璠,李奕甫等等。</p>
嘎?他还没答应呀?这些人就这么水灵灵的决定了吗!</p>
“陛下,前去巡查就罢了,充当考官,应选取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臣这点墨水哪里够,依臣之见,不如从翰林院选取庶吉士更合适。”</p>
喜欢红楼:北静王今天也在怀疑人生请大家收藏:()红楼:北静王今天也在怀疑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