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明年开始就全是盈利了!

为此,京东路都转运使熊本,亲自来登州看过,称赞他的举措——便民利国,实社稷之善政。

还打算表奏朝廷,为他请功,更要在整个京东路的沿海地区推广。

但苏轼劝了下来。

因为,他感觉起码得在登州推行三年,有足够经验,总结出制度,才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

不然,恐怕就会害民了!

苏轼骑着马,心满意足的绕着登州府城蓬莱外沿海的那几个渔船码头看了一遍。

看着那些渔民,架着渔船,从一个个码头出海,然后满载而归。

苏轼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不过,渔民们和他反应的问题,也让他有些忧心。

很多人都说——明府,我等小民,出海捕鱼,常有伤寒之患,却苦无医药!

这个事情,确实很难办!

渔民本就穷苦,请不起医生,也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何况,他们还住在海边,就算有钱,一旦有了急病,也难以请到医生!

“吾定可以想到办法的!”苏轼说着。

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现,想起了偶像范仲淹在家乡创办的义庄、义学和义田。

“为何吾就不能在这登州,效范文正公故事,以官府之钱,创办一个义医院?”

“这义医院,有些拗口……”

“不如,就以养生民,济贫苦为名,号养济院!”

苏轼顿时浑身一个机灵,再也坐不住了。

他当即打马,带着随从官吏们,急匆匆的回到府衙。

进了府衙大堂,苏轼正准备召集他的幕僚、佐吏和登州上下官员,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他的爱妾朝云,就来到他面前,低声道:“官人,汴京城来了天使,言是有官家手诏……”

苏轼楞了一下:“天使?官家手诏?”

朝云点点头。

苏轼只能先去府衙后宅之中,见了那位从汴京而来的天使,并从后者手中,接过了天子手诏。

苏轼拿着手诏,看一遍。

确认确实是当朝天子的笔迹,然后他就看着内容,有些发呆。

“官家给登州拨钱五千贯,命我营造码头,并查清楚登州海岸的礁石,理清航线?”

苏轼喃喃自语着。

然后,他脑子里一道闪电划过。

“市舶司!”

“登州有可能开市舶司!”

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市舶司,那是日进斗金的好机构!

迄今,大宋只有广州、杭州有市舶司。

然后,还有泉州这个即将开港的市舶司。

若登州也能有一个市舶司……

苏轼的呼吸开始急促。

他仿佛看到了海外商贾接踵而来,登州市场繁荣昌盛的景象。

登州是可以承接来自高丽、北虏、日本的商贾的!

同时,苏轼也知道,养济院需要的钱帛,可以找谁要了?

登州的形势户们!

于是,苏轼在送走使者后,就命爱妾朝云磨墨。

他提笔开始给登州境内的形势户、士绅人家写信,请他们三日后至府衙相商。

苏轼的邀请,自然不会有人拒绝——谁能拒绝一位天下知名的文豪名士的邀请?

于是,在宴会当天整个登州的士绅,齐聚登州府衙。

隔日,登州传出消息。

在登州知府苏公之恳求下,登州大户数十家,愿共捐黄金五百两,钱三千贯,于登州城及各码头附近,兴建养济院,以平价售卖医药,并收容孤寡穷苦之病人。

同时,登州开始全面动员。

渔民们有了新任务,他们开始探查海岸线,并向官府报告礁石、暗流以及天气情况。

而登州的士绅形势户们,则带着人,沿着登州海岸,寻找一个水深、地势平坦,可以营造海港的地方。

登州的官吏们则开始翻找起各种文牍,寻找过去的记录。

整个登州,都开始为了市舶司而疯狂。

没办法!

在大宋,民风一向如此:一切向钱看!

为了赚钱,天下的英雄好汉,都汇聚登州、莱州,风餐露宿,寻找黄金。

为了赚钱,河北与辽国接壤的地区,每天都有人冒着掉脑袋以及被辽国人黑吃黑的风险,背着铜钱去对面购物,赚一个差价。

为了赚钱,西北沿边的弓箭手,甚至可以在晚上悄咪咪的摸过边境,将铁器、铜器卖给那些白天和自己打生打死的党项人。

便是在朝堂之上,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们,除了少数几人,其他谁家不是有着亲戚、下人经商?

而市舶司,已经被证明是大宋最赚钱的机构!

……

元祐元年正月戊午(29)。

诏命天下诸路经略司、转运使司、提刑司、常平司等,查访辖区老迈县尉、巡检,考核其任职政绩,或予以转官,或予以奏差。

美其名曰:恩泽吏员。

其实却是要淘汰掉那些老的都快老年痴呆的官吏。

给他们一个官身,让他们不要占着茅坑不动。

没办法!

现在大宋的政治环境下,这些胥吏出身的县尉、巡检,哪怕老的都已经痴呆了,也没有人敢让他们致仕——万一这个老头有个叫蔡确的儿子,那可如何是好?

只能是打着推恩的幌子,让他们赶紧挪位子。

献明肃也是同寿。

这意味着她大概率也是差不多的寿元。

所以,每次看到这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同时越来越聪明的孙子。

太皇太后,都是面带笑容、慈祥。

赵煦却是接过了上书,低头一看。

还真的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呢!

范镇上书,只说了一个事情,内容也不过百来个字。

但却同时牵扯了法统、宗庙和好几代天子!

这事情很简单。

自周以来,历代王朝皆以昭穆为宗庙排序。

父为昭、子为穆,子子孙孙排序下去。

但宗庙之中,从王莽之后就只有九个位置。

所以,这样排序后,总会有人得被请出宗庙,以此保证宗庙的正常。

于是,就有‘亲尽而祧’的制度来补充。

同时,还有着‘万世不祧’的固定的祖先神位。

于大宋而言,自然是太祖、太宗,居万世不祧的位置上。

其他先祖牌位,都要依照亲近而祧的制度毁庙,迁于太庙的东西夹室。

譬如赵煦即位,便祧翼祖神庙,迁于夹室。

而范镇上书,提及的这个事情,则牵扯了从英庙即位到赵煦的父皇即位这一段时间的皇室骚操作。

起初,英庙即位,仁庙神灵入主宗庙,祧禧祖之庙。

这是正常的。

但,赵煦的父皇即位后却选择将禧祖的神位请回了宗庙,把顺祖祧了出去。

这下子就犯了一个昭穆制度的大错。

因为,按照父子昭穆,祖孙同昭的祖庙排序,正常的排序应该是这样的:

禧祖(赵眺)、顺祖(赵铤)、翼祖(赵敬)、宣祖(赵弘殷)、太祖(赵匡胤)……

于是,按照父在左,子在右的昭穆制度。

太祖皇帝的神位,在迁了顺祖,而保留了禧祖的时候,他很尴尬的出现在右边,也就是居于穆的位置,在宗庙的方位上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而太宗皇帝则出现在了不属于他的位置上——居左,位于昭位,尊于东方!

赵煦的父皇,做这样的选择很好理解。

朕是太宗子孙!

又不是太祖子孙!

把自己的祖宗,放到更好的位置上,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赵煦的父皇也有理由的。

自古以来三不祧——始祖、太祖、太宗。

所以,保留禧祖儿祧顺祖,合情合理!

若赵煦是上上辈子的他,估计此刻也会做出和他父皇一样的选择。

但……

他低下头去,想起了那些现代网络上的梗。

再看着范镇的上书文字。

于是,赵煦轻声道:“范学士所言,确实有理……”

“太祖自宋州有天下,祖有功而宗有德……岂能使太祖皇帝不得正位东方?”

“如今天旱,恐也与宗庙礼乐不正有关……

“不过孙臣毕竟年幼,所思所虑,难免浅薄……”赵煦笑着说道。

“不如,下都堂,请宰执们都来商议商议?”

这么大一口锅,赵煦当然不会往自己身上背了!

正好,也可以借着这个事情,分散一下朝野注意力。

免得又有类朱光庭的书呆子,胡言乱语。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官痞
官痞
官场本就是江湖,不同在于一个在草莽,一个在庙堂,一个刀光剑影,一个权谋论道。 秦川,一个奔走仕途的卒子,他并不迷恋权力,却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借机上位,因为他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使命。
佚名
姐姐好凶[七零]
姐姐好凶[七零]
叱咤风云的港城大亨梁大龙,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意外得知,他在大陆尚有一个外孙女。*顶尖间谍梁可风,穿成70年代来港寻父的孤女。可惜父亲续娶,亲爸变后爸。继弟继妹对她百般刁难,父亲继母甚至企图把她卖了,让傻子亲戚来爬她的床…懂唇语的梁可风洞悉一切,她磨刀霍霍给他们送去大礼:有人捂着被剁掉的手指,自首进了警署;有人被割掉宝贝,送进了医院;吓尿的继弟继妹在哀嚎声
四单铺
九零蜜宠:木系大佬逆袭搞钱日常
九零蜜宠:木系大佬逆袭搞钱日常
姜暖在十六岁那年死了,重生到了末世,又自爆后回到了第一世。夏暖发现自己木系异能和异能宠物也跟着自己穿越过来了。很好,扭转一家人的命运的命运就靠你们了。第一:阻止爸妈和舅舅换房子。第二: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和家人站到更高的地位。第三:揭露私人医院为有钱人偷取他人器官的事实。第四:干翻富家女一家为了自己一家人报仇。某人:小丫头,你是不是还忘了一件事情。夏暖:啥
柠檬糖
女主她有八百个心眼[九零]
女主她有八百个心眼[九零]
楼小乔腰细腿长,杏眼桃腮,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美人。一觉醒来,她穿成年代文里面的苦逼原配,为了拿到孩子抚养权能净身出户的伟大妈妈。前夫出轨后不仅嫌她丑,还嫌她俗,逼着她为了孩子净身出户。看着即将签字的离婚协议,楼小乔很大度的改口:“我是一个很庸俗的人,既然你那么喜欢孩子,我也不好同你争,孩子们都给你,我只要那些旧房子和存款,请你们一定要白头到老哦。”前夫:……
溜溜猪
缘来还是你
缘来还是你
在分手后地五年,温妍与顾墨琛再次相遇。彼时,她是产科主治医生,而他却是产妇家属。 她本以为这只是自己平静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却不知在把她拉下公交车的那一刻起,顾墨琛便没有再一次放手的打算。 重逢就像是一场甘霖,使得沉寂多年的爱意肆意生长,一发不可收拾。
仙女有点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