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有一段历史,当人们想要去回顾的时候,都会觉得匪夷所思,一系列的荒诞行为令人无语凝噎。 当你想着,诶,这不应该啊,这不能够吧,不至于的时候,掌权者的行为总是能刷新你的下限。 靖康之变,是历史上极大的一次耻辱,也是汉族人民的一次深重的灾难,和明朝的“甲申国难”齐名。 那么,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呢? 宋徽宗时期,北边黑龙江一带,有一个游牧部落黑水靺鞨的后裔女真(黑水靺鞨:最初在z国东北部最北的“黑水沿岸而得名”)。 在他们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他们越来越强盛,于是就建国了。 这一建国不打紧,有一个国家就慌得一批,就是辽国。 辽国也曾是一个雄霸一方的强国。但这时,内部的腐朽统治和贵族矛盾,已经让他摇摇欲坠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要命的是,辽国强大那会儿,可是把他们女真人欺负到家了。 纳贡称臣都是基本操作,动不动就抓女真人去当奴\/隶,地位连牲\/口都不如。 所以女真人做梦都想把辽国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你大辽的名字意思是“铁”,铁容易生锈啊。 女真人就给自己国家起名叫“金”,多朴素的名字。 不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国虽是迟暮了,但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再加上女真虽然厉害,可毕竟人少,想报仇呢,心里还有点虚。 这时候,就有聪明的金人出主意,那咱南边不是还有个混吃等死的邻居——宋国吗。 咱可以跟他联合一起打辽国嘛…… 结果就被其他同僚耻笑了。 联宋灭辽? 合着这宋国会帮咱打完辽国,好让大金灭了他自己?宋国人又不是傻子…… 提建议的这位也知道不好实现,可嘴里还念叨着,试试怕啥,万一宋国人真傻呢。 …… 结果很不幸,被这位大哥给言中了。 智商堪忧的宋徽宗赵佶,屁颠屁颠的跟金国建立了“海上之盟”,相约一起打辽国。 条件是什么呢? 等灭了辽国,得把原本辽国抢我们的燕云十六州还给我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同这一片地方。 而宋国就把原先付给辽国的岁供,转送给金国。 宋徽宗自己还美着呢。 内心:我真是个小机灵鬼,怎么这么优秀,不用额外花一毛钱便白白的收复国土,后世子孙得以我为荣啊~ 你说,就这么弱智的决定,宋国这边难道就没有人反对吗? 还真的不多。】 (《我们联合》) (两面包夹芝士) (联合某种程度是可行的,但是宋玩不好) (燕云十六州简直就是宋的执念了吧) 【这个时候,那些一心为大宋的忠臣,欧阳修吕公着王安石等人已经over了。 国家之组织、元气,已经出现腐坏,衰微的迹象。 那这时的赵佶在干什么呢? 朝廷中是蔡京、童冠、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为首的坏蛋集团,史称“六贼”。 宋徽宗自己可谓是寻花问柳,快活的不要不要的。还专门挖了地道,从皇宫直通妓\/院……】 (卧龙凤雏) (《全明星阵容》)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宋徽宗在叠buff) (群星闪耀) (还挖地道,搞贵宾通道) (起码……瘦金体很好看啊!) (好看吧,江山换的[微笑]) 【金国在打败了辽国之后,又以张觉叛逃事件为由,撕毁了盟约,开始对宋国进攻。 当金国惇冷笑,后人形容的可真有意思。 “坏蛋集团”,还把那六人的名字全列出来了,这端王果真不是一个能君,任用奸佞,我就说,我的眼光不能出错! 他想起后人一直引用他那句“端王轻佻”,就有些暗自开心。 自己被后人正名了,忍不住总想向朝臣炫耀,特别是如今的官家赵煦证明,看吧,我眼睛多尖呐! 赵煦神色严肃,他死死盯着天幕,严阵以待。 还不忘命人把端王捆过来,周围站了一圈武夫,各个魁梧雄壮。 如今他才是皇帝,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有气可得当场出出去。 天幕一说气人的话,他就让人把赵佶揍一顿,身边都是他的心腹,这些人可不会手下留情。 …… 明,朝臣哗然。 我滴个天爷,“甲申国难”是什么东西,竟然能和靖康之耻齐名?! 朱元璋手都在颤抖,他吩咐人把所有关于靖康的史籍全部找出来,这可是天大的耻辱,大明竟然有与之齐名的灾难,着实把老朱吓坏了。 永乐朝,朱棣眉头紧皱。 甲申,是这个灾难发生在甲申年才称之为“甲申国难”? 甲申年是农历的年份,六十年一周期中的一个,顺序为第21个。 永乐二年,《永乐大典》开始编撰的时间,就是甲申年。 朱棣心中计算,下一个甲申年还有多久,不知大明国祚几何,有几个甲申年,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大明该不会是经历了一场“甲申国难”灭亡的吧?! 崇祯时期,朱由检脸色惨白。甲申年,他换算一下,立刻就能知道是哪一年。 永乐二年(1404年,《永乐大典》开始编撰)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驾崩,朱见深继位) 嘉靖三年(1524年,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万历十二年(1584年,朱载堉 的《律吕精义》出版,提出十二平均律) …… 接下来,就是崇祯十七年了。 之前天幕说他是末代之君,一切都对上了。 大明的时间,不多了。 朱由检神思恍惚,他该如何是好,大明还能救吗,和靖康之变齐名的灾难啊…… 光想到就毛骨悚然。 他抬眼看向满朝文武,各个张皇失措。 朱由检苦笑。他看着天幕上后人对徽钦二帝的讽刺,大明不能这样亡。 哪怕死,也要死的有脸面。 (注:甲申国难,公元1644年前后,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战\/争时的一系列事变。 李自成大顺军在1644年入主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 不久清军侵吞中原,曾在各地遭到了百姓们的武\/装抵抗。 满清军队为报复汉人的激烈抗争,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 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惨杀等。 导致中原人口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