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室内。 苏昼看着所剩不多的时间。 今天可过去一半了,最后剩下两天半的时间。 这篇故事还有四分之一没有写。 对自己来说时间有点少。 要抓紧了。 想到这里,他调整坐姿,继续码字。 …… 夜晚。 小湖北呆呆的看着对岸。 霓虹闪烁。 戏台上传出鼓点。 小湖北的脑海中,再次出现那座荒山。 赵子龙白袍银甲。 手中枪翻了一个枪花。 这时候,赵子龙的白袍上有点点血迹。 在他的想象中,是哥哥端午坐在马背上。 看着下方的敌军。 他扯了一把缰绳。 “唏律律。” 白马嘶鸣,朝敌军冲锋。 长枪在手,敢缚苍龙。 小湖北脸上挂着泪痕,嘴唇发白。 突然,一声马鸣。 小湖北回神。 只见外面的露台上。 白马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了。 它身上有一些血污。 站在窗前,打了个响鼻。 小湖北吹了声口哨。 打开窗户。 白马竟慢慢朝着窗口走来。 小湖北掏出马料。 翻身出到露台,抱着白马的脖子。 …… 另一边,山东兵站在地球仪前。 转动着,一边在白布上画着什么。 …… “那是唱给我们的。”上官志标走到窗前,对朱胜忠说。 “国军一路走麦城,今天算是给他们长了回脸。”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朱胜忠表情落寞。 “谢了。” 只是不知道,他是在谢谢对岸的戏班。 还是此时安慰自己的上官。 他想弟兄们了…… …… “都安静一下,班长来了。” “安静一哈,大家不必拘礼。” “大家随便坐。” “坐……” 此时,一块白布挂起。 正是山东兵之前画的那张。 那上面画着华夏地图。 后方的战士们用手电打着光。 山东兵出现在幕后,走到右侧。 拿出自己的皮影。 唱了起来。 “半世飘零,半戎生……” 赵子龙皮影一路从满洲走向上海。 “风打灯笼照残灯,封刃挂甲,马歇处。” 战士们坐在幕前看着,听着,心里都不是滋味。 那边唱着,老铁问着学生娃。 “孩子,看的什么?” 学生娃手里拿着一张信纸。 “信。” “一位军官写给妻子的信。” 说完学生擦擦泪。 老铁乐了。 “情信啊,念念。” 学生:“玉芝吾妻爱鉴,我今随队赶赴罗店。” “奉命增援,原属本分。” “但亲老家贫,妻少子幼。” “难免心忧。” “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 “双老体弱,当依时加衣强饭。”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终将飘扬在富士山头。” “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 此时幕后。 山东兵眼泪滑落。 唱出最后那一句。 “汉室中兴……待后生。” …… 演播厅。 姜闻原本还在侃侃而谈苏昼喜欢少妇的蛐蛐。 突然他看到苏昼写到这里。 顿时感觉热血上涌。 苏昼在这一段又用到了电影当中的手法。 同一时间内,两条线分别推进,最后将整个情绪推向高潮。 山东兵唱着皮影。 学生念着绝命书。 最后两件事同时落脚。 观众们彻底麻了。 人们或许不知道皮影戏唱的是什么。 但这封绝命书,却实打实的让人泪崩。 书信中的战士。 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 可他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只有那句,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国尽忠为宜。 接着到最后的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写信之人,忧心妻子双老。 信纸寥寥数笔,算是交代后事,又表现出关切。 最后,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报效国家。 不由得,直播间观众们想到了与妻书。 “这段信,水平真的很高。” “有点与妻书的味道了。” “后面那句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会飘扬在富士山头。真的忍不住哭了。” 此时,直播间内一名观众看到了苏昼写的遗信。 突发灵感。 他是一位短视频博主,在抖阳上有十来万粉丝。 他认为自己应该还能找到很多有关抗击侵略时期的绝笔信。 想做就做,他忙活了半个小时。 终于将其整理成视频发送出来。 【这就是华夏不亡的原因】苏昼开课了热血。 【7封绝命书,排名不分先后。】 【1】 【川蜀名将李佳钰。出川时给家乡父老写下一副对联: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1944年5月21日,李佳钰在河南壮烈牺牲,终年52岁。】 【2】 【1937年8月,第79军98师583团奉命赶赴上海战场。】 【团长路景荣顾不上跟家人告别,立即率部队出发。】 【3天后,妻子才收到丈夫的绝命书】 【“贤妻如晤:对r作战不可避免。这次作战非同寻常,军人守土有责,不打退r军进攻,决不苟全性命!只要你带好三个孩子,我虽死也安心!纸短情长,临池依依,望你在家乡多加珍重!”】 【一个月后,路景荣被大炮击中,以身殉国,年仅35岁。】 【3】 【淞沪会战前,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解固基给母亲留下绝命书:】 【“儿已开赴前线抗r,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请不要以我为念。”并写下一副对联:“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 【1937年10月23日,152团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解固基也被日军重炮炸得尸骨无存,年仅40岁。家乡人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他的老母亲在衣冠冢旁盖了一座草屋,终生未离半步。】 【4】 【1942年,陆升勋收到家乡父亲来信。他的母亲妻儿都因病去世,父亲也承受不住打击,卧病在床。父亲的信中说:】 【“父望在有生之年,再见儿一面,将家事和两个孩子交付,就了却心事了”】 【陆升勋回信中写到:“国难当头,忠孝难以两全,请恕孩儿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