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教员的这首诗的确是气势恢宏,一下子就将丁伟给震惊到了。 孔捷见丁伟被自己朗诵的这首诗给震慑到了,于是问道,“怎么样丁大人,你博览群书可曾在哪本书上见到过这首诗吗? 丁伟仔细思考了许久,才一脸正经的回答道,“这首诗我的确是第一次听闻,我也不知道此诗是否为赵安所作。 但我知道,能作出此诗的人一定是一位难得的大英雄。” 虽然丁伟对于此诗是否为赵安所作心存疑惑,但在孔捷的心中,此诗就是赵安所作。 毕竟经过夏山的思想洗礼,如今在孔捷的心中早已将赵安当成了大明的救世主,认为只有赵安才能救大明于危难。 丁伟被“赵安的”这首诗给打动,于是也变得认真了起来,对着孔捷问道“老孔,你说说,你们委员长具体的计划是什么?” “我们委员长的计划很简单,就是让松山与锦州二城,同时宣布加入安国军。 与此同时,我们委员长也会发正式的文书告诉皇太极,松山与锦州二城内的军民为安国军下属。 如此一来,崇祯帝无力派兵讨伐这二城,而皇太极也大概率是不会选择进攻这两座城。 况且就算是皇太极选择了进攻这两座城,有了足够的粮食补充与军饷的激励,想必建奴也不可能轻松的拿下这两城。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委员长断定,半年内,建奴必定大乱。” “建奴必定大乱?赵安何以做出如此判断?” “具体的原因委员长没有告诉我,但是委员长告诉给了洪大人。 委员长只是让我转告你,若是建奴半年内不发生内乱,你大可以随意的处置连我在内的所有安国军人员以及物资。” “老孔啊,赵安如此将你们当成筹码,你们对他就不心怀怨恨吗?” “不会啊,因为我们都知道,委员长从不做无把握之事。 委员长既然说了建奴半年内必定大乱,建奴就必定大乱。 之所以不告诉我等,也不过是为了保密而已,毕竟如今的安国军中,也不能完全保证里面没有朝廷的内奸,或是建奴的汉奸。 况且委员长说的是半年内,又不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很快就可以验证委员长说的话正确不正确。 若是委员长没有十足把握见不,又怎敢说出半年内,建奴必定大乱的话?” 丁伟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就看在你老孔的面子上,给赵安半年的时间。 若是半年内,建奴真的如赵安预料的那样发生内乱,从此之后我就真心归顺赵安,认为赵安就是如今天下的真命天子。 但若是半年内,建奴没有发生内乱,老孔那你就别怪我不念交情。” “好!” …… 二人随后又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既有二人这些年来各自的遭遇,也有关于如何控制锦州城的谋划。 第二天,在丁伟的授意下,一部分由丁伟的亲信以及安国军国安的人控制住的部队发起来讨饷运动。 为了安抚那部分暴动的士兵,以及防止暴动规模的扩大,丁伟召集了城内所有高级军官去闹事的军营中解决此事。 等丁伟带着众人进入后,丁伟命令手下的人迅速的控制住了众人。 丁伟对着众位明军锦州城的高级军官说道,“诸位,如今军中欠饷已久,这么多年以来。 我们辽东军就没有足额的发放过军饷,甚至是连饱饭也没有吃过几顿。 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这里与建奴死磕,我们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荣华富贵吗?有谁为了荣华富贵会跑到辽东来当兵的,要去也是去京营对不对?” 众人被丁伟的这一番话说得沉默了,他们一时间也不清楚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 直到丁伟继续说道,“兄弟们!我想我们之所以会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下来。 那是因为我们做这一切绝不是仅仅为了荣华富贵。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我大明王朝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 我们在边疆与建奴拼死奋战,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军人的民族与国家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维护大明的领土完整啊!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他们曾经开疆拓土、浴血奋战,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 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守护这片土地,那么他们的努力和牺牲将会白费。 所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们必须坚守住这片土地,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让我们的民族永远屹立不倒。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下来。” 经过孔捷这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讲,不少明军高层与普通士兵的眼里都泛起了光,但大多数的人,眼里依旧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 这时孔捷继续说道,“兄弟们,这么多年来,我们有多少的兄弟死在了建奴手里? 为了保护这片土地,我们死了多少的兄弟? 可是如今,朝廷居然让我们放弃锦州城,全军撤回关内。 放弃这么多年来,我们牺牲了无数兄弟,与建奴拼死奋战换来的土地。 兄弟们,你觉得我们能答应吗?” “不答应!不答应!” 有少部分的官兵出声回答道,但大部分的人依旧是沉默不语。 这时,孔捷安排好的几个托开口说道,“丁大人,我们吃皇粮自然是要听皇命,陛下让我们做啥,我们做啥就行了,哪里来那么多的想法。” 这时,另一个托反驳道,“吃皇粮?我们有多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更别说军饷了,我都记不得上一次发军饷是什么时候了。” “是啊,我们都多久没有领到军饷了。” “发军饷…发军饷…发军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