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一切后,孔捷一马当先的冲在了整个队伍的最前面,李云虎等人紧紧的跟上了孔捷。 很快,两支队伍就进入了两三百米的距离,此时已经进入了弓箭的射程,于是双方开始了零星的张弓搭箭,互相开始了射箭。 只不过在这个距离能有信心射中对方的士兵,在农民军中非常的少,大部分都是孔捷的队伍中射出的箭。 双方的距离继续接近,等到了一百米左右的时候,双方大部分的人都开始了张弓搭箭,互相射箭,这时双方都不断的有人陆续中箭落马。 等双方的距离到了50米左右的时候,罗汝才一方的骑兵早已经抽出了武器,准备进行近战。 但是这时候,孔捷的队伍却诡异的分为了三个梯队,最前面的第一梯队骑兵并没有如罗汝才的队伍一样掏出近战武器。 而是每人掏出了一把连弩,开始对着对面进行贴脸射击。 而第二梯队则开始进行左右两翼进行迂回,第一梯队在射完连弩的箭后,选择了向左右两翼撤退。 这时原本的第二梯队,开始保护第一梯队,掩护他们切换近战武器。 至于第三梯队则是拿着早已准备好的近战武器,与罗汝才的队伍硬碰硬的厮杀到了一起。 等双方开始用近战武器开始交战,此时就没有了太多的技巧,比拼的就是双方的战斗力,看谁的战斗意志更加的强烈,看谁的装备更加的精良,看谁的配合更加的默契…… 在诸多的因素中,装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个时代里,一具盔甲的价值远胜刀剑。 赵安根据后世的记忆,知道后世在四川的攀枝花市,有很多的铁矿,着名的攀钢就坐落在那里。 赵安这些年,也在那里大力发展钢铁冶金行业,因为赵安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冶金 工程,所以用土法炼制点地条钢 ,这在后世看来的不合格产品,在这个时代却是难得的好东西。 但是即便是赵安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安国军中盔甲的比例依旧是不高,在整个安国军中,统一制式的盔甲只有军官才有资格穿。 班长以下的就只能依靠表现获得缴获盔甲,以及皮甲等等,总体来说,安国军的着甲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一点点。 要知道唐代的玄甲军,着甲率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六十。 但即便是百分之三十的着甲率,在这个时代也已经算是装备十分精良的部队了。 要知道李自成的农民军,着甲率还不到百分之十。 即便是罗汝才这三千精锐骑兵,他们的着甲率也不到百分之四十。 而孔捷率领的这个骑兵营,着甲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八十。 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很快就在战场上体现了出来,那些没有着甲的士兵是最快坠马的。 于是很快双方就由一千对三千的人数比,变成了七百对一千。 原本阵容差距明显的两支队伍,也很快变成了两支看上去人数差不多的队伍。 罗汝才看着自己手底下剩下的这一千人马,不由得心在滴血。 比之前的那十几万步兵的损失还要让他心疼,因为罗汝才明白,他和李自成根本无力长久的维持五十万农民军的队伍。 等粮食紧张后,他们肯定是要想办法去掉一些人的,只留下一些精锐。 只要他们将农民军的精锐力量保存下来,有了粮食,他们随时都可以再将队伍拉起来。 可若是他们作为骨干的精锐力量没有了,数十万的农民军就像是一盘散沙,只不过是一群凑在一起吃饭的流民。 看着倒在地上的心腹们,罗汝才虽然心在滴血,但是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他此刻终于明白了二者战斗力的差距。 虽然罗汝才很想替自己的手下报仇,但是他仔细的衡量了一下双方的战力,终于在孔捷下令接着进攻之前,选择了投降。 虽然孔捷很不想接受罗汝才的投降,但是想到赵安三令五申的严禁安国军杀降,孔捷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的,阴冷的眼神不断的在罗汝才身上打量。 最终孔捷的脑海中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对着罗汝才说道,“全部下马,放下武器,双手举起来,接受我们安国军的安排。 凡是不配合的都当做顽抗分子,格杀勿论。” 罗汝才估计也是看到了孔捷眼神中的杀意,在听到孔捷的话后,罗汝才第一个下马,扔掉了手里的刀,将双手举了起来。 而罗汝才的手下们 ,在见到罗汝才的动作后,也纷纷的翻身下马 ,选择了投降。 由于双方都有很多的人受伤,孔捷一边安置罗汝才等投降的人,一边开始组织人清理战场,又派了人去联系大部队。 清理战场的人,遇到还有气的,不管是安国军的人,还是农民军的人都拖出来。 但是对于死掉的人就不一样了,安国军的将士,每个人上战场前都会领到一块白布,既是为了激励士气,也是为了让战死的安国军将士,在死后能够至少有一块盖尸布。 孔捷将战死的安国军将士找出来,一个个的替他们盖上白布,同时记录下他们的姓名地址,这关乎到他们的抚恤问题。 或许以后他们的家人,就只能依靠安国军的抚恤过上一辈子了。 一旁幸存的农民军士兵们,看到这一切不由的感到十分的羡慕,又感到十分的迷茫。 当得知孔捷活捉了罗汝才之后,韩烈亲自带着人赶了过来,来了之后负责处理伤员的处理伤员、处理尸体的处理尸体、登记信息的登记信息…… 总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韩烈则是命人去将罗汝才“请”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