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条文在脑海中此起彼伏,经典教研室的伤寒论刘教授,汗流遍体,一股激灵从脚后跟直冲天灵盖。</p>
如果按照李介宾刚刚的语法来理解,那么这些条文的释义完全能串联到一起!</p>
这不是一条一条解释,某一条罗里吧嗦一大堆,然后引经据典从各个方面去解读,而是伤寒论本身的解答。</p>
居然还能这样去解读伤寒论的吗?</p>
刘教授已经无心再听李介宾说什么了,他甚至招呼都没打,就直接转身迈腿就走,他想赶紧回自己的家,抓住现在脑子里面这上了年纪后就再也没出现的灵感,想做点什么</p>
“刘老师怎么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呀?”大树奇怪,刘老师这种行为,很不合他教授的体面呀。</p>
林动分析:“刘老师肯定是与阿宾意见不合,但是又不想跟自己学生争辩,所以掩面而去。”</p>
夏天心也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内急了,想去先上个厕所?”</p>
徐秋江好奇:“那他为什么不说呢?他说呀?”</p>
“毕竟是老师嘛,爱面子,怎么能当面说去厕所。”</p>
“wto是吧?哈哈哈。”</p>
“那咱们等刘老师一会儿?”</p>
等了三分钟,老刘没回来,看样子是不会回来了。</p>
李介宾叹了口气,该去餐厅吃饭了。</p>
“你别走呀,到底去不去桂枝,说完嘛。”</p>
“而且太阳病上篇最后那段条文你也没说呢。”</p>
“话说一半,最难受人的。”</p>
众人连忙起身,七手八脚将李介宾按回到了座位上。</p>
李介宾耸了耸肩,不过跟这帮小朋友就没必要讲那么复杂了,他直接说结论:</p>
“总之,一种观点认为,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应该去掉桂枝,因为患者表证已解或津液受伤,不宜再发汗。</p>
但也有医家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病机是阳气郁滞,水气停滞表里,三焦不畅,因此去桂枝是为了专利小便、通阳气、达表里、畅三焦。”</p>
“另一种说法,有医家认为应该去掉的是芍药而不是桂枝,因为桂枝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与茯苓、白术配伍是必要的。而去芍药是因为误治导致表邪内陷,需要用桂枝来解表。</p>
还有医家认为桂枝和芍药都不应该去掉,因为桂枝汤本身就有解表的作用,而茯苓、白术则有利小便的作用,两者并不矛盾。</p>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去桂’并不是去掉桂枝,而是减少桂枝的用量。”</p>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是有医家支持,但是说归说,最后还是要回归临床。</p>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疗效与其是否去桂枝有关?</p>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p>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无论是去桂还是去芍药,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去桂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疗效可能更好。</p>
无独有偶,再插句话,自从宋朝开始,中药用量断崖式下降,直到今天,1两3g的说法也有,排除其他原因,有一个原因是——即使用经方剂量不多,经方的效果依旧不错甚至说很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