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地狱,有五处不一样的地方,想要从此间地界解脱,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书中讲述,只有佛陀愿意许愿摧毁地狱坛城,才能使得身入无间地狱的灵魂得到一瞬逃离的机会。 但是无间之中存在的业感会在这一瞬间之后将裂开的缝隙重新修补上,时间业力不清,无间地狱就会一直存在。 史溁又回想了起来一路走来所闻所见,这里的描述与书中描写的无间又有所区别,这里只有如莹一个人,没有其余的魂体存在。 而直面黑暗的时候,史溁的脑海里面不是空白的,在黑暗里面,在她所面对那压抑无比感觉的时候,史溁的眼前出现了许多画面。 有对自己做的事情能不能成功的担忧与焦虑,有第一次上讲台的时候的紧张,有对退休后生活的畏惧和烦躁。 而最后,真正让史溁感到情绪失控的是涌进来的滔滔江水,还有墨书死去的时候,那鲜红的血液。 这时如莹感觉到史溁醒了,她走进来端着一碗水,那水里飘着绿色的彼岸花花瓣:“你醒了?” 史溁嗯了一声,然后盯着如莹的眼睛问:“你在那黑暗里面,可曾看到过什么吗?” 如莹将手中的木碗递给她,回忆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我不曾看见过什么。” 史溁接着发问:“那你生前可曾有过什么害怕的事情?” 如莹依旧是摇了摇头:“没有,在这里待了这么多年,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又怎么会有对生前的恐惧呢?” 看着史溁又陷入沉思,如莹开口催促道:“你把它喝了吧。” “这是什么?” “是我用彼岸花熬的水,能缓解你的情绪。” 史溁将碗端到了鼻子边,轻轻地嗅了一嗅,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如莹见她谨慎,也不恼,转身出去了。 彼岸花,在现实中也有生长,后世也将彼岸花叫做石蒜花,石蒜花有毒,但是亦是良药,有镇定效果,经过妥善处理之后也可食用,极易繁殖,通常一颗彼岸花就很容易生长成为一片彼岸花。 史溁想了想还是将碗中的水喝下,果然感觉被恐惧支配遗留下来的胸肋胀痛好了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消失之后,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很明显,那看起来没有丝毫光亮的黑暗,其实是各种恐惧、焦躁的负面情绪构成的,而每个进去的人应该都会看到自己心中最为在意的那件事情。 这些害怕、恐惧应该都是对她心灵的一种投射,人存活在这世上就会存在欲望,也会因为所经历的事情产生执念,这种执念在没有达成目标之前,会一直存在你的脑海里面。 无间的说法,来自于西方教,即便是已经有境界的僧人,也要面对阿赖耶识里面的恶念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自身的状态调整好,静心守笃,在面对自己的恐惧与执念之时,不要去害怕,而是要明白静为躁君的道理。 保持缓慢的进步与努力,接受身边存在的各种念头,不要很快地转变自己,要一步一步稳稳地走。 很快的动作,那是急躁之气,不是正道。 思及此处,史溁就想通了之前自己第一次发现光芒的时候,想要脱离此间地界的急躁。 第二次,想要伸手将石头抓住的急切,如果自己不是在心中害怕,认为自己只要将这块石头抓在自己手里,自己就不会如第一次那般失去逃离的方向,也许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可以离开这时命无间了。 想要尽快离开这里,又何尝不是一种执念,是自己的欲望,生的欲望,想要让自己彻底抛弃生死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史溁明白,自己必须正视自己的欲望。 不是所有进入无间的人都要走地狱道,慢慢接受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欲念放不下,情不重不入娑婆世界。 就像是她所曾经畏惧的那些事情,确实给她产生了不好的情绪,换一种角度来看,何尝不是带给了她一种向上的一种压力,促使着她往前走。 因为在意自己做的事情的结果,才会忐忑不安,才会在夜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有这种对结果的在乎,才会让她在一个个的节点上,不断努力。 滔滔江水带给她直面死亡的那种窒息,又何尝没有在最开始到来此方世界的时候,萌生出的接着好好活下去的勇气。 与其说对贾家诸人的结局表示遗憾,还不如直白地讲,是史溁自己不想在这个世界里面,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不然就算是一直到她这具身体最终衰亡之际,荣国府也还在,她就算是什么都不做,也不会少了她的吃穿用。 到了此间世界的种种做法,不过是史溁心中潜在的那种不愿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里在作祟罢了。 对墨书的那次下手,也在她心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在古代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史溁还是不是很能接受这种人没有狗贵的理念。 但是墨书这件事绝对不能送去官府,将事情翻到明面上来,不然所有人都会和她一起陪葬,那粉末是史何下的,但是却是她的授意,归根结底,这果报还是得归结到她身上。 史溁叹了一口气,这次她遭的这场劫,着实不冤。 想通了事情,史溁就不再着急进入那黑暗中去探索了,她思考起如莹和这里的异常来,为什么那黑暗到了木屋之后就没有再进一步,是不是这里的什么东西,与那黑暗之间肯定是形成了对峙。 这里除了如莹、有栋木屋,就剩下彼岸花田了。 刚才如莹给自己喝的那彼岸花熬成的水,对祛除黑暗中的情绪有着奇效,难不成就是这片彼岸花的存在,才将在黑暗之中隔绝出来这么一个地方? 可是彼岸花一直以来不都是只有两种颜色吗,就像是她在望乡台上面看到的,一白一红,曼陀罗华和曼珠沙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