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林惊蛰屋子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李桃花会心一笑,指使林大江去外头捡柴火。 林小满无意中做的清明粿子被食客看到了买了两个,回头就找林小满订了二十个。 这不,她和李桃花又开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动手。 李桃花心疼小满年纪小,自己能干的尽量不让她插手。 捣艾草泥累人,她自己做了,熟面团出锅烫手,她自己做了。 林大江捡柴火回来,李桃花又指使他把肉剁了。 林小满实在闲不住,剥笋、焯水、切丁,又把酸菜洗啊洗,切成酸菜末。 等林大江把肉剁碎,林小满熟练地起锅烧油,动作一气呵成。 李桃花瞪着林小满骂:“你个小傻子,以后出嫁有做不完的事,如今在爹娘面前也不知道偷个懒?” 林小满笑嘻嘻准备糊弄过去:“爹、娘,既然嫁人有干不完的活,我就不嫁了呗。” 李桃花没当回事,她十来岁时也和娘说过不要嫁人。 转眼和林大江开玩笑道:“看看你闺女,说的什么话。” “小满赚这么多钱,不嫁人也成,咱给她招婿。” 林小满一头黑线。 爹连招婿都说出来了。 不过也是,在古代,女子满十八还未嫁人就如同粮铺里那些快要生虫的大米,恨不得尽快让人买走。 怪不得这里人重男轻女,一个家里要是没有男丁,家财都要被族人收去。 当女子难,当古代女子更难,连婚姻、生育权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想想都觉得可悲。 林小满觉得这事离自己还远,开年她才十三。 这本书的设定里,上林村穷,家家户户差不多要到十五六岁家里才给相看,相看后还要留两到三年再嫁人。 不是出于人性化考虑,关键是上林村穷,留闺女多干几年活多帮衬点娘家。 要是小伙子上道,还能白得一个免费的壮丁。 李桃花和林大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林小满见他们越说越离谱,立马找了个话题扯开。 “爹,我寻思着一个事,你说咱把清明粿子装竹篮子卖成不?” “啥?”李桃花以为自己听错了,“清明粿子不都用纸包着卖吗?买了立马吃的东西,谁用篮子装啊?” 当然是卖给有钱人了。 林小满在心里说。 她知道,对于土生土长的爹娘来说,用竹篮子装清明粿子很难理解。 就好比用华丽精美的盒子装月饼一样。 “清明节除了祭祖,还是‘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踏青出游放纸鸢、走亲访友互交际的日子。”林小满解释她的想法,“咱做清明篮子不必做多了,先做个二十个试试水。” 为此,林小满与林大江专程去老屋找了林立春。 竹篮子不大,却和林立春以往编的都不一样。 “大伯,这竹篮这么小,能装啥东西不?” “没事,你就照这编,你看看这样的竹篮编二十个要多久。” 林立春想了想,纸上的竹篮比他平日里编的竹篮小一半,不过款式不一样,第一个他得试着编一下,并不敢打包票。 “我试试,今晚看能不能编出来。”林立春笑得憨厚。 林大江本着二十个竹篮打水漂的想法,“成,立春你要是能编出来,价格就按你往常的竹篮给,成不?” “这哪行,大哥,你要的竹篮我收啥钱!”林大海出声制止。 “亲兄弟明算账,二弟,再说这竹篮子我也不是自己用。”林大江拒绝了弟弟的好意。 二十个竹篮按照往日三文钱一个,二十个竹篮子就是六十文,没必要为此欠下人情,回头说不定还会遭人埋怨。 有了竹篮,林小满便觉得竹篮里不能只放清明粿子。 除了绿色的清明粿子,还可以做一些粉色的桃花糕、浅绿的艾草糕做衬。 再画上祝福的纸签,就是简易的清明礼盒。 想到这,林小满又闲不住了。 爹娘做明日要卖的清明馃子,她和李桃花说了一声要出门,便去敲林惊蛰房间的大门。 正被顾长生盯着读书的林惊蛰听见敲门声立刻神清气爽。 在小满说要去山上摘桃花时想都不想便应下来。 “长生,你也去,你还没去过后山吧!” 林小满在外头喊:“哥,你别磨叽,申时还要去谢辞安那里认字呢!” 林惊蛰嘿嘿一笑,“就来!” 说完不由分说拉着顾长生的袖子出门,背上背篓,“小满,你要桃花做什么?” “我想做桃花糕、艾草糕,配上清明馃子一起,装在竹篮子里当成清明礼来卖” 林小满把情况一说,顾长生顿时来了兴趣。 “只是做桃花糕需要模具,一时半会不知道去哪里寻。”林小满道。 “模具简单,家中就有做糕点的各式模具,你要什么样的我让平安去取。 “太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林立春和二叔把竹篮子做出来了。 平安被顾长生支走,赶驴车回去取做糕点的模具。 走时一步三回头,少爷除了童生试进考场不能有人跟着,其它时间少爷身后总是跟着一人。不过祝福的纸签嘛 林小满把主意打在谢辞安身上。 林惊蛰和林小满都盯上了谢辞安。 一个是打算带谢辞安去山上摘桃花和艾叶尖,一个是让谢辞安为清明礼盒的纸签上作画写字。 总之都是充当壮丁。 只不过一个打算白薅,一个预备给报酬。 路过谢家,林惊蛰不走大门直奔谢辞安书房窗棱。 噔噔两声。 吱呀一声,窗开了,露出半个脑袋。 一盏茶功夫,三人行变成四人行。 顾长生被林小满留在山脚,三人上去摘桃花。 被留下的顾长生想到自己的病,只能暗自懊恼。 三月末,桃花初绽。 上林村后山远远望去如被人泼了粉墨,宛如一片粉色的云霞。 他坐在山脚的矮石上,寻思着他什么时候才能去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