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过完没几天,托雅和恩和忽然上门来,邀请梁崇参加她们的搬新居仪式。 给托雅和恩和盖的房子终于盖好了,达亚尔大叔一家也分了家。 恩和与巴特尔以后就要各自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了。 至于达亚尔大叔和萨仁大婶,则跟着巴特尔一起生活。 时下老人大多和长子在一起生活,长子会负责父母的养老问题,当然在财产方面,父母也会给予长子更多的倾斜。 不过看恩和和托雅喜气洋洋的模样,加上萨仁大婶和达亚尔大叔日常也非常会做人,这次分家,几人应该没产生什么因财产导致的隔阂。 不像后世一样,子女有来自父母的帮衬,时下分家,好一些的,能分到一间房,并几亩田地,再加上一些现银和一些锅碗瓢盆。 坏一些的,甚至连房屋和田地都没有。 更多人还是靠自己立起来,给小家庭创造美好的生活。 恩和与托雅的新房盖在那日苏他们的房子附近,挨着村里的学堂。 妥妥的学区房。 搬家那天,梁崇早早的就起来了,要过去托雅家帮忙做饭。 从梁崇家到托雅家,要经过学堂的后门,梁崇过去时,正好看到谢湍意站在门口,跟两个小豆丁说话。 察觉到有人来,他抬头看了一眼,见是梁崇,便摆了个手势,示意她先别走过来。 两个小豆丁才五六岁的年纪,听声音,一个是村里的三麦,另一个梁崇也见过,是敖古部落的呼和。 此刻两个小孩子背对着梁崇,垂着脑袋,并没有看到来人。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正是自尊心强的时候,可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被夫子训话时被梁崇看见了。 见到谢湍意的手势,梁崇只好停在原地,等他训完话再走。 只见谢湍意严肃地皱着眉,让三麦给旁边的呼和道歉。 不过三麦气鼓鼓的,就是不说话,旁边的呼和也攥紧了拳头,将脸扭向一边。 见劝说无果,谢湍意随即转换了方式,对三麦说道,“三麦啊,如果吴少宇说你们家很穷,根本吃不饱饭,你会怎么想?” 吴少宇是里正家的小孙子,和他们差不多大,也在学堂念书。 “胡说,我们家明明不穷,吃得饱饭”,三麦立马反驳。 “你现在很生气,对不对?因为你觉得自己被冤枉了,事实明明不是这样的” ,谢湍意循循善诱。 三麦赶紧点头。 “那你说呼和是野人时,呼和的感受和你是不是一样的,他明明不是野人,你非要这么说,他是不是很伤心?” 见谢湍意这么说,三麦又不说话了。 “不过呼和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别人冤枉了你,要先来告诉夫子,夫子会帮你解决,不能直接打人知道吗”,谢湍意摸摸呼和的头。 见两小只都不回话,谢湍意头疼的揉了揉眉心,“好了,你们两个,都向对方道一下歉,然后再回去把‘人之初,性本善’抄十遍。” 见谢湍意的语气明显加重,三麦只好向旁边的呼和说了一句抱歉,呼和听到三麦的声音,也不情不愿的向三麦说了声对不起。 见此,谢湍意欣慰的点头,并告诉两小只,接下来的一个月,就安排他俩做同桌,一个月以后,看俩人的表现,再决定换不换座位。 不过三麦却还有问题,向谢湍意问道,“可是这话,明明就是我娘告诉我的。” “你娘亲和爹爹虽然是大人,但说的也不一定什么都是对的,我们是大孩子了,要有自己的判断”,谢湍意摸了摸两小只的头,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 毕竟这是乌拉尔人和本地人的历史遗留问题,他也不能改变众人的思想。 只能让自己的学生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树立正确的三观。 说完,谢湍意便示意两小只回去上课,并向梁崇微微颔首表示感谢,也转头回学堂了。 梁崇还挺好奇的,时下的夫子,大多性格严肃,说一不二,在学生眼里,是天然的权威的代名词。 并不会像谢湍意这样,连一个小问题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他反而更像后世的幼儿园老师,有极大的耐心,和学生相处时,对话也很平等。 因为耽搁了一会儿,梁崇过去时,托雅和萨仁大婶已经在厨房忙活了。 乌兰正怀着孕,身子笨重,便没有让她来厨房帮忙。 上梁和撒喜饼等仪式,在建房的时候就已经搞过了。 今天的搬新家仪式,主要还是请亲朋好友来吃一顿饭,帮小两口暖暖房。 早上吃的比较清淡,大餐安排在下午。 因为有一些亲戚离良禾村比较远,早上出发,要下午才能到。 晌午一到,新房里就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些人。 有的是村里的熟面孔,也有一些是梁崇从来没有见过的。 不过每个人都没有空手过来,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些东西,当作贺礼。 时下乡下人做客送礼时,并不会直接送钱,只有富裕的人家,才会直接给铜板。 家庭条件好的,会抱一只母鸡或者割几刀肉过来,更多的人家,则是送几个鸡蛋、几斤米面。 有那穷苦的人家,直接拿一篮子菜过来也是有的。 不过无论带了多少礼品,都是别人的心意。 主人家下次去这家人家做客的时候,也会比照着他们上次送的东西,送一个差不多价格的回去。 梁崇没想好送啥,索性给小两口包了个三百文的红包。 托雅和恩和的新家,要比梁崇现在住的那个房子小一点,不过也是典型的三间房加院子的构造。 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待客的堂屋,一间是小两口的卧室。 但院子旁边还留了一块空地和一块菜地,这样小两口以后有了孩子,还能把围墙打通,在旁边新建一两间房。 菜地的面积,对一家人的日常需求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而且这间房还是罕见的青砖房,时下人家大多住的都是土房,因为青砖的价格比较昂贵,一间房算下来,要花费不少银子。 看来达亚尔大叔和萨仁大婶,这几年应该没少赚钱,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大手笔的给小两口盖了一间砖房。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间房没有打井,做饭洗衣什么的,还得去村里的水井打水。 打一口井需要花费几两银子,对农家人来说,还是比较贵的。 但恩和和托雅都是踏实肯干的性格,相信小两口奋斗几年,应该很快就能喝上自家的井水了。 吃完晚饭,长辈们对着小两口说了几句吉祥话和一些鼓励的话,便各自回家了。 至于那些路比较远的,则安排在达亚尔大叔家和恩和家留宿一晚。 梁崇帮他们收拾完桌椅板凳才走,走时,萨仁大婶还给梁崇塞了一碗肉菜,这是特意留在厨房里没有动过的,来帮忙的人都有。 时下做客,主人家一般都会留下一些好菜,让帮忙的人带回去,当做帮忙的谢礼。 这是营州特有的习俗,梁崇不客气的收下了,正好明天不用开火。 不过参观完托雅和恩和的新居,梁崇想盖房子的欲望又被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