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的亲生母亲是谁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蔡夫人与刘琮更为亲近。毕竟名义上是自己儿子,又是自己的侄女婿。</p>
有了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诸葛亮就不好再帮助刘琦了。</p>
但是架不住刘琦硬要诸葛亮相帮,在诸葛亮拒绝了他多次之后,将诸葛亮引上了高楼,然后把楼梯给撤了,这才得到诸葛亮的一句指点:“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p>
《三国演义》中,“上屋抽梯”变成了刘备指点刘琦这么干的。】</p>
捉不到诸葛亮的众人:“……!”他们竟然输给了刘琦!</p>
汉昭烈帝刘备:“……”他怎么不记得他有出过这种馊主意?这纯属后世之人臆测,是罗贯中臆测!</p>
他要发私信大骂罗贯中。</p>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稿,而是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整理和修订的。就拿《三国演义》开篇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说,是后来替换的。】</p>
汉昭烈帝刘备将一堆责备罗贯中的话都删除了,看来还是不应该冲动,先听完天幕所说。</p>
【插播一则广告,下期视频预告:奸相系列盘点。】</p>
天幕下的众人慌了,害怕盘点的奸相是本朝的人物。丢人不说,都知道奸相是谁了,那是杀还是不杀呢?</p>
汉献帝刘协看向了曹操。</p>
天知道他有多想杀了曹操,但是以他的能力,根本杀不了曹操。丞相的权力为何能够如此之大?</p>
汉景帝和汉武帝削藩小有成就,怎么不连丞相的权力也一起削了?</p>
【诸葛亮出山的第三计——舌战群儒,促使孙刘联盟,共同抵御曹操大军。</p>
“舌战群儒”充分体现了罗贯中的才能,将这一段写的十分精彩,但是吧,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段是罗贯中编的。</p>
罗贯中是小说家,写出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而不是只会写大纲的作者。</p>
若是大纲,一句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抗衡曹操就完了。</p>
但是小说要有可读性,罗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诸葛亮是如何说服孙权的,在小说中一一展现了出来。在这过程中详细描述了诸葛亮遇到了什么阻力,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p>
比如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刻意为难诸葛亮,限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p>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p>
但是在《三国志》中,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孙权,也并没有借到十万支箭这么多,只是为了维持船只的平衡,让船只受箭均匀而已。罗贯中张冠李戴,将其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