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想到名相范仲淹出生在他所在的朝代,可以现在就让人照顾这对孤儿寡母,让范仲淹的求学之路能够顺畅一些,但是所有的资助得让范仲淹用才学来换,不能耽于享乐,丧失了进取之心。</p>
范仲淹出生在他所在的朝代,待到入朝为官时,应该不会遇上那三个败家皇帝吧?</p>
肯定不会像明朝那样倒霉。</p>
宋仁宗赵祯点头,他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之后,就追封亲生母亲为皇后,谥号章懿皇后。</p>
范仲淹:“???”拐卖?大山??</p>
他得查查有没有这种事情,虽然不是他的母亲被拐卖,但是解救其他妇女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p>
【朱家是似乎是白养范仲淹了。</p>
在范仲淹孩提时代就开始养,养大之后人家认祖归宗改名换姓跑了。</p>
范仲淹发达之后,似乎还记得继父一家,但是晚年建的是范氏义庄而不是朱氏义庄,造福的是范家的子孙而非朱氏子孙。</p>
这么看,朱家人肯定是虐待了范仲淹啊。</p>
范仲淹离开朱家求学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喝白粥度日,条件确实是很艰苦,也难怪范仲淹要回范家。</p>
但朱家至少将一个幼儿养大,给他衣食,让他读书。宋朝的米价很贵,有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饱腹,别说白粥了,连吃糠咽菜都是奢望?】</p>
【不过,古人似乎十分重视血缘,而非朝夕相处的感情。就拿宋仁宗赵祯来说,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不是刘娥之后,还想着报复刘娥的娘家,在看到刘娥将李宸妃厚葬了之后才打消这一念头。</p>
赵祯从小养在刘娥的名下,才能成为嫡子。</p>
虽然他前面几个哥哥都早夭,他是皇帝的独子,不管是嫡是庶,皇位都是他的,但嫡子的名头总是要好听一些。刘娥没有孩子,待他如同亲子一般,教导严苛但是并没有苛待。</p>
这份感情,仍旧是敌不过没有血缘。】</p>
历朝历代的君臣们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或许范仲淹在朱家过着寄人篱下,十分压抑的生活呢?不过,就算没有苛待,回宗也无可厚非。</p>
重视的也不是什么血缘,而是宗族。</p>
如果重视血缘,就不会让族中子侄过继给族中无子的长辈为子嗣继承家业了,而是招赘。</p>
魏王曹操想到他养的一堆继子,当中应该没有想回本宗的吧?</p>
哦,那些继子都没有改姓曹呢。</p>
这范仲淹若不是年纪太小不记事,肯定会和何宴、秦朗一样不愿意改姓。看来朱家也像他一样,不缺亲生儿子,继子爱姓什么就姓什么,不强求。</p>
虽然不姓曹,但仍是曹魏宗室。</p>
唐太宗李世民早已经习惯了,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前奏,就是不知道盘点到范仲淹的政绩时要等多久了?</p>
宋仁宗赵祯:“……”“以孝治天下”不为亲生母亲做主,他还怎么当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