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p>
欧阳修和苏轼第一次看天幕盘点这么生气,为陶渊明抱不平。</p>
第77章 </p>
扶苏看完了天幕盘点,轻装简行地出发了,前往郊外张良的住处。若是带太多人,就有点以武力强制张良出仕的意味了,跟扶苏出来的人是蒙恬的弟弟蒙毅。</p>
一行人包括里正安排的向导在内,满打满算也就三个人。</p>
蒙毅提着礼盒跟在扶苏身边。</p>
向导是个壮小伙,在前边带路,经过田地的时候,忍不住夸赞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水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p>
扶苏看向正在运转的水车,和向导聊了几句。</p>
向导一路上非常的热情,快要走到张良家门口的时候,指着前方的茅草屋说道:“到了,太子殿下,那就是张公的家。”</p>
扶苏说道:“辛苦你了。”</p>
向导挠了挠头,嘿嘿傻笑道:“应该的,不辛苦,那我先走了。”</p>
扶苏点头。</p>
蒙毅提着礼盒先去敲门,叩了三下门扉,不一会儿门就开了。</p>
开门的人是项伯。</p>
项伯看到蒙毅登门,瞪大了眼睛,想到自己还是在逃的死刑犯,下意识地想要把门关上,终于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假装不认识蒙毅,问道:“阁下找谁?”</p>
他怎么会不认识呢?</p>
始皇帝每次巡游都把蒙毅带在身边,他曾和大侄子项羽见过始皇帝的车驾,看到跟在始皇帝身边的就是眼前这个人。因为和蒙武长得像,他就多留意了几眼,记住了这个人。</p>
这人带礼物上门做什么?</p>
蒙毅从天幕异像上得知了项伯和张良的长相,见开门的是项伯,彬彬有礼地说道:“我们找张良张子房,请问他在家吗?”</p>
他并没有尊称张良为张公。</p>
村民都称呼张良为张公,他这次又是和太子来请张良出仕的,理论上在称呼上也应该尊敬一些。虽然他是官员,而张良现在还只是一介白身。</p>
但是,称张公就有点生疏了,不好拉近关系。</p>
他严重怀疑项伯是怎么躲到现在,而不被官府发现的?难道追捕犯人的官兵都是酒嚷饭袋?</p>
看来张良的本事挺大啊,能够护住项伯。</p>
若是一般的村民,说话不会是这么文绉绉的称他为阁下,而是直接用“你”这个字。</p>
并不知道一开口就露馅了的项伯松了一口气,说道:“你们找张良啊,他在屋里读书,快请进。”原来是张良的朋友,可吓死他了。</p>
说完,项伯转身回屋,喊道:“子房啊,你朋友远道而来,来找你了。”</p>
难怪始皇帝赦免了张良的行刺罪名,原来是在咸阳有人啊,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真是羡慕。</p>
张良:“???”他朋友?他隐居在这里的事情就只有项伯知道,哪来的远道而来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