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何夏给黎莉发消息:【我干了一件蠢事。】 黎莉:【?】 何夏:【报到的时候,我问老师能不能换班,我那个班是青田最好的理科班,但是我想学文。】 黎莉:【老师同意了?】 何夏:【没,小老头不高兴了,假装没听到我的话,隔壁文科班老师要跟他换我,他也不乐意。】 何夏甩了一个表情包过去:【委屈巴巴jpg】 黎莉:【心疼三秒钟jpg】 黎莉:【不能更多了。】 何夏:【你学坏了。】 黎莉:【哈哈哈哈哈……】 过了三分钟,黎莉回了一段文字: 【都会过去的,你可是何夏,你要是真心实意想哄一个人,谁能不被哄好啊,加油。】 何夏:【嗯。】 沿途的风景是熟悉又陌生的。 此时还不到放学时间,但米面水饺肉夹馍各种小吃推车就位。 招摇的食物香气就像传说中善于制造幻觉的俎鬼。 何夏似乎回到了上辈子,到现在,她还能说得出哪家好吃,哪家便宜。 姑姑说的新的住处很好找,离校不远的一个巷子口,走到尽头,能看到姑父的面包车。 青田镇多山,这栋三层小楼也是依山而建。 不知道推开窗户能不能看见山景,何夏心里想着有的没的。 眼见大门敞开着,何夏走了进去。 这栋房子看上去略显老旧,里面的家具装饰却摆放得井井有条。 进门正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宽约两米,高约一米五的松鹤延年图。 松鹤延年图的下面摆着一张高高的案几,上面摆着一张老人的黑白照和一个果盘,还有一个朴素的香炉,香烟袅袅,不熏人,何夏不知道是什么香,但味道还挺好闻的。 客厅的桌子上摆着三四盘新鲜的小菜,何夏和端着汤碗的白发老太太对上了视线。 “我是新搬来的,我看见我姑父的车了。” “住二楼的小姑娘?” “嗯。” “那快上去吧,你姑姑一直说你还没给她打电话,到门口看了好几回。” “好的,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这栋小楼房算不上好看,但很温馨。 这家的主人,一定热爱生活。 光从不锈钢的楼梯扶手上没有堆满杂物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 农村的家庭,哪怕房子装修的再漂亮,楼梯扶手上多少会顺手挂些围裙之类的杂物。 何夏的步子迈得有点大,快到二楼的时候,已经闻到了西红柿炒鸡蛋的酸甜。 “姑姑,姑父,我回来了。” 姑姑嗔怪:“怎么也不打个电话让你姑父去接?” “不远嘛,问着路就找到了。” 姑姑把筷子往何夏手里一塞,把她人往桌子前的椅子上一按:“饿了吧?快吃饭,中午好好睡一觉。” “下午两点还要去班里集合。” “那没事,睡到一点半也来得及。” “我还是去早一点,我想抢个好位置。” 何夏对于中后排靠窗的位置情有独钟,在位置这件事上,有很强的胜负心。 想和周旭抢靠窗的位置,才有了第一次月考第一,就此被推着走了很远。 姑父一起坐下,准备吃饭。 姑姑却又去了厨房。 “姑姑,菜够了,一起吃吧。” “你和你姑父先吃,吃完睡一觉,你姑父等下吃完就要走了,你别管他,我去给你哥送饭。” “九敏哥哥不回来吃饭吗?” “平时都回来吃,这两天又有什么考试,秋老虎,热得很,我就先送两天。” 何夏看了看手表,还有十几分钟才到考试结束时间。 “姑姑,时间还早,你去了也是在门口等着,你先吃吧,吃完我和你一起去,你和姑父之前逛过青田吗?” 姑父遗憾道:“每次把你哥送到大门口就走了,门口保安看得严。” “今天新生报到,家长也能进,我带你们进去逛逛,逛完姑父再走也来得及,又不是赶客车,我到时候也直接去教室。” 姑姑和姑父都有点心动,自己儿子上了这么好的学校,自己却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 “我看了学校地图,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之类的都不对外开放,只看看校园环境,很快的。” 姑姑脸上的表情有些松动,但还有些顾虑:“你上午还晕着车,中午不睡觉怎么行?” “没事的,反正今天顶多做个自我介绍,我上午就办了入学手续,姑姑到时候你陪我去给饭卡充钱好不好?” 姑父问:“你又不在学校吃,饭卡充什么钱?” 姑姑的脸上闪现过得意:“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打开水,去食堂买饭,食堂的超市买东西,都是刷饭卡的,这叫一卡通,哪像我们奎文小地方,还用着饭票水票。” 姑父嘟囔:“那是要充钱进去,得多充一点。” 想起什么,姑父又问何夏:“身上钱够吗?我给你再拿两千块钱。” “够了够了。” 奖励的五万块钱,何妈妈没要,钱是打到何夏的那张银行卡里面,算作她高中的生活费。 何夏那张卡里面的钱已经不少了,原先里面的零头都是过年的压岁钱,奎文发的奖学金,大头是稿费。 何夏和青青麦苗合作过很多次,因为未成年,一直没有和杂志签长期约,但青青麦苗每次都会为她争取最高档的稿费,三年累积下来,存了不少。 何夏高中免学费,卡里的钱足够她高中的生活费,大学的生活费也不用愁了。 但何夏攒钱的愿望一直未熄灭。 她还未成年,很多事情办不了,只能存钱预备。 给张九敏送完饭,何夏带姑姑姑父在校园逛了一大圈,每个景点她都如数家珍。 上辈子,高二那年的运动会,不善运动的何夏受同学鼓动,也报了四百米接力赛。 运动会那天对外开放,家长可以跟学生一起进去,很多同学邀请家长来观看比赛。 何夏心思要更细一些,她想带父母看看她念书的校园。 她提前作了详尽的准备,在图书馆查了学校的校志,确保对学校每栋楼的历史了如指掌。 只是等到运动会前夕,何妈妈打电话说,要送何华去古筝培训班,没时间,就不去了。 长达六页纸的游校攻略,时隔两世光阴轮转,终于在今天重见天日。 何夏在弥补姑姑姑父的遗憾,也是在试图弥补上辈子的自己。 何夏在操场的主席台,指着下面的塑胶跑道说:“老师说,九敏哥哥每次都是仪仗队举旗子的,仪仗队的选拔要求是学校最好看的人,每次运动会,仪仗队都要从主席台经过。” 姑姑姑父好像看到了自家儿子从面前经过,一脸自豪。 图书馆进不去,何夏指着馆外立着的图书馆平面图,和两位长辈说明每一块区域的用处,说张九敏可能在会在哪个藏室借书,又会在哪个自习室学习。 姑姑轻轻抚摸平面图,好像真的感受到了儿子存在的痕迹。 姑父隔着图书馆透明的玻璃往里面看,和何夏大谈特谈里面的装修是什么风格,他在哪里做过类似的项目。 实验楼去了,陶然亭逛了,也去食堂充值了饭卡。 最后一圈溜达下来,何夏最后带姑姑姑父到了雕像的地方,介绍完校训,又开始介绍他们的教学楼: “高一是厚德楼,是学校希望学生们既要具备日常道德修养,又拥有宽广的胸怀,所谓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 “高二的格物楼,寓意穷究事物的道理,学校鼓励学生们要有探求精神。” “高三的教学楼原本叫正心楼,后来学校发起一个投票,最后才确定为笃学楼,鼓励学生专心学习。” 姑姑笑容满面,感叹道:“小夏懂得真多。” 姑父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把书包递给何夏,催促道:“不早了,快去抢个好位置。” “嗯,姑父,等下回程,注意安全,累了就在服务区多歇一会儿,不要赶时间,安全最主要。” “知道知道,你说话比你姑姑还啰嗦,快去上学吧。” 何夏小跑到厚德楼,回头看,姑姑姑父还站在雕塑的地方朝她挥手。 她挥了挥手,又坚定地踏上前往八班的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