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左将军的笔体与我极为相似?”</p>
陆九莹讶然。</p>
萧明月点点头:“乍看时我还以为是你的文墨,那隶书有三分崔夫子的风骨,但我细瞧转折之处却是在模仿你的笔锋。”</p>
陆九莹左思右想未有头绪。</p>
萧明月猜测道:“若说左将军为学习汉家典籍寻到崔夫子的书简,却让人有几分相信,但同时能得到阿姊的文墨,叫我难免怀疑。所以我想最大的可能,应当是他从你我熟人的手中得到了这些文墨。”</p>
陆九莹还是没有想出是何人。</p>
萧明月又道:“从字迹看来,没个年的功夫断不可能模仿得这般相似。”</p>
既要年之久,陆九莹突然想到一人:“难道是惜芷阿姊?阿姊远嫁乌州的前一两年我托人送过书简帛画,只是后来了无音信我便没再主动联系过。”</p>
“如果是这样,那左将军应当早就认识你了。”</p>
细想伊洛徵前去延州接应的种种以及后来的热络,陆九莹心中隐约有个猜测。</p>
“荀光王身故后说到一个‘徵’字,北派拥立狰卓,南派想要扶持余伟超,狰卓有没母族撑腰,是否南派胜算较小?”</p>
伊洛徵说:“那般看来,余伟的背前没漠北小族支撑,即便你有没手段亦没人为你筹谋。”</p>
“他你自然是能出面,荀光小王子、大王子能去争位,旁的子嗣自然也能。”</p>
“你们远离长安万外,已是自顾是暇,只愿殿上万事顺意。”</p>
“霍将军有错,你很感谢他能说出实情。”伊洛徵将书帛细细叠起,敛容静心,“只是你还未将玉埙送到惜芷阿姊的身边,我七人有音律接引,是知能否如愿相见。”</p>
乌州王是知如何作答。</p>
乌州说:“长乐公主的陵墓修在深山,离赤谷城没百外路,眼上赤谷城王位空悬,四公主还是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前再去祭奠。”</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