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是方洁的强项,有这么一个扬名的机会,她自然不会放过。
何况年前刚刚被李然得罪了一帮业内“大佬”,总得用一些其它的成绩向他们证明李然也没有那么好惹。
就这么样,因为伦亚影业有着内部消息,所以相关的新闻在国内其它媒体还没有报道出来时,李然一人独拿金像奖三项提名的网络热度,一夜之间就被提了起来。
“国内着名导演李然金像奖三项提名”
“为国争光,十一年后李然再拿金像奖”
“国际名导李然的风流史”
各种各样吸人眼球的新闻标题随手而来,一点也不在乎李然的死活。
而随着这些消息的传来,本就关心国外影视新闻的媒体,打听到新闻的真实性,赶紧随着消息发动自己的能量。
可不能被别人抢了桃子。
这就是方洁的聪明之处,人啊就是有一种贱性,如果换成正常的流程报道新闻,哪怕金像奖在国外比较重要,但在国内一方面得奖的人少,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大家也不太认可国外的成绩。
这么一来,可能关于李然得到提名的新闻,发酵起来就会很缓慢,甚至因为不能统一集中的发力,还容易造成新闻性流失,引不起来大家的关注。
她提前做好宣传,让大家有一种急切的心性,统一发力,就是想把这条新闻造成一定的影响,让李然切切实实的得到这条新闻的好处。
随着新闻的发酵,大家都知道了李然这个导演“为国争光”的事情。
真别说,开年娱乐圈的高光新闻,连康学铭他们的开国大典筹备都没有李然这一套来的有用。
李然可不管这里面方洁用了什么心思,反正他就知道这段时间自己好像影响力比自己去京都参加筹备组还要高。
谁跟他联系都得奔着这个成绩夸一夸他。
连他准备花一些代价请几个好编剧替他把剧本打磨打磨,也顺利的不像话。
人家一听要跟李然合作,还有可能最终成为这部新电影的编剧,真的是一点磕绊都没有打,顺利的很。
这可比李然预估的情况好多了。
而与其它几位编剧的交流,也让李然以前闭门造车的思想,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按李然的想法,这部电影他想用多段式的形式来表达。
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建国七十年里的各种大事,所以只要还是国内人,基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少了一些前文交待,直接奔向主题。
而去掉其它电影当中的交代和铺垫,在几十个近代发生的可宣传的史实部分挑五个,每部分二十分钟左右的调整,凑成一部电影。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电影观赏性,又能进一步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这种纪实类的电影不至于少了传播的属性。
李然其实已经有了这五个部分的大致想法,按他理清的条理,他想分为起始,拒敌,底气,强硬,和平五个部分。
起始不用说,开国大典必须给安排上,但安排哪个方面现在李然定不下来。
拒敌是属于建国后第一次在国门之外的战斗,激烈场面不少,有代表性的也很多,取舍不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