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纺织工业的开端 </p>
薛陈氏不免有些拘谨,诚惶诚恐地开口问:“不知道大官人有何事找民妇?” </p>
听到这话,一旁的姚二郎忍不住笑了笑,开口解释道:“薛夫人或许不知道,我家大郎不止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同时还是汴京惠丰商行的东家。” </p>
“惠丰商行?!” </p>
听到这四个字,薛陈氏和女儿薛宝儿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p>
这一年间,惠丰商行借助许家商行的资源人脉,把旗下的商货近乎卖遍了整个大宋。 </p>
现如今,大宋境内,上至耄耋老妪,下至三岁小儿,无人不知惠丰商行的大名。 </p>
更无人不羡慕那个被称为财神的惠丰商行东家,汴京林大郎! </p>
“莫非官人便是名满京城的财神爷林诚?” </p>
薛宝儿脸色激动,紧紧注视着林诚,期待着对方的回答。 </p>
“财神爷不敢当,小本生意罢了。” </p>
相较于后世,动辄数千亿的首富,林诚这点资产,的确只能算小本生意了。 </p>
当然,薛宝儿母女只以为林诚是谦虚,都笑了笑没有接话。 </p>
“夫人,小娘子,咱们言归正传。我来洛阳后,听说夫人有一门独门织品绝技,唤作凤凰三点头,不知可有此事?” </p>
提到刺绣,薛宝儿倒是来了精神,面带骄傲地道:“那当然,我娘的凤凰三点头,是全洛阳最好的!我爹在世时,最喜爱的,就是我娘当初织的那一副凤求凰!” </p>
的确,这事儿林诚在绸缎庄的时候,曾听薛管事顺带提过一嘴。 </p>
薛陈氏本是孤儿,从小养在妓家院中。 </p>
年轻时,她之所以名满洛阳,便是因为那一手绝世无双的织工。 </p>
当时的薛家二老爷,正是看过薛陈氏的织品,进而才喜欢上薛陈氏,甚至不顾正房妻子的反对,洛阳满城人的眼光,毅然把薛陈氏从妓家娶进了门。 </p>
“那……” </p>
林诚点点头,又问:“不知道在下可否看一看夫人的手艺?” </p>
随后,怕薛家母女俩误会,接着又解释说:“这些日子我在洛阳收购各类精品绸缎,要贩去西域,安南等地。但至今缺少一些珍品绸缎。所以这才冒昧请来打扰夫人和小娘子。” </p>
薛陈氏点点头,吩咐女儿回家把绸缎拿过来。 </p>
没多久,薛宝儿就拿着母亲亲手织的绸缎小跑了过来。 </p>
自从被正房夫人赶出家门后,母女两人不愿接受薛家主的接济,决定自力更生。 </p>
靠的,就是薛陈氏这一手织工。 </p>
绸缎庄的薛管事也说,就算家主不叮嘱,以薛陈氏的绣工,养活母女二人绰绰有余。 </p>
薛宝儿拿来的绸缎质量自然不用多说,在没有工业化制衣前,薛陈氏的绣工的确称得上巧夺天工,光滑柔软的绸面,色彩鲜艳,不同于那些素色的丝织品。 </p>
华夏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养蚕、取丝、织布。 </p>
只不过,古代受限于技术,这种原始的纺织方式,效率极其底下。 </p>
靠着织女们手工纺织,数月时间,才能纺出一匹布。 </p>
“好!” </p>
林诚赞赏一句,随后目光投向薛陈氏,接着道:“的确不错,在下愿出三十贯买下。” </p>
在洛阳各个绸缎庄跑了大半天,林诚也大概搞清楚了各种绣品的价格。 </p>
像薛陈氏手中的绣品,卖去薛家的绸缎庄,也只是二十贯上下罢了。 </p>
他溢价收购,薛陈氏自无不可,当即笑吟吟答应下来。 </p>
不过,林诚话锋一转,又问:“不知夫人十天内能织几匹这样的丝绸?” </p>
“几匹?” 薛陈氏先是愣了愣,继而温婉一笑道:“大官人许是不了解织布,像这等上好的三色绸缎,便是不眠不休,十天也只能勉强织出三尺罢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