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空印案。 曹瑞通倭案终究只是小案。 京都的情况,也随着牢狱人满为患,也越发变得波诡云谲。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掺和朝堂斗争的秦风,更能看清朝廷目前的状况。 甚至犹豫要不要跟父皇说一说,关于胡庸的情况。 但红鸾的一句话,让秦风收了这个心思。 “朝廷讲究证据,固然王爷的猜测正确,也必然要足够的证据才行。” “单凭猜测,的确坏了朝廷法度,虽说,朝廷的法度早已腐朽。” 秦风叹息,最终觉得。 还是写信时,跟大哥吐槽下吧。 兴许大哥有什么好的主意。 父皇的心思,基本全在北伐之上,这次清扫朝廷,也许就是父皇的意思。 毕竟猪队友往往比敌人还可怕。 更何况父皇的北伐,要动用举国之力才行。 既如此。 还不如关注下倭国那边的情况。 “将曹瑞之事,通知白平,倭国怎样了?” “已连续攻破四道防线,围住了北岭城。” 秦风固然不太怎么关注倭国战事的进度。 但关于倭国内的大小事务,甚至精准到小数,都会汇报给秦风。 甚至消息源不单单一个。 那两万辽兵,基本人人都可以向秦风汇报。 令人欣慰的。 是所有消息传回来的数字,基本都是一致的。 兴许有些许错漏,但错漏处极少。 故而像朝廷上下的空印案,是不可能发生在辽地的。 而且倭国之远,也远比南方行省到京都的距离远多了。 “南都那边呢?” “南都抵抗坚决,北胡骑兵进度缓慢,战事焦灼。” 秦风点头。 “那德川家得到了大庆的兵阵之法,而大庆兵阵,就是针对北胡骑兵的。” “他们用的固然有所错漏,但也绝非北胡骑兵能短暂拿下的,倒也正常。” 秦风相当淡然。 倭国的战事。 迄今为止,已扫灭数十万倭兵。 而辽兵仅仅受伤六人。 一人半夜起夜尿尿,不小心给脚崴伤了。 那人为此被全军笑话了好久。 还有两人也挺倒霉,探查时被大风刮倒的大树与落石给砸了。 连累着战马死了三匹。 除此之外。 剩下三人,都是战舰上的水手操作失误,被蒸汽机给卷断了胳膊。 辽地蒸汽机的传动机构,都是裸露在外的。 若是稍微走神,或者衣服不小心卷到机器中。 那下场都不会太好。 好在。 都没死人。 想到此处,秦风不免询问。 “近半年,被机器伤到的人有几起了?” “五十六起。” 红鸾爆出了令人震惊的数字。 “大家对蒸汽机很好奇,总想上手去摸摸。” “好在三十几起都是烫伤,十多起都是断指断臂。” “五十六起中,真正不小心整个人卷到蒸汽机内的两人,而且卷到同一台蒸汽机内。” “所有人都觉得那台蒸汽机邪门,如今已将其报废。” 毫无疑问。 如今辽地的蒸汽机数量,也就两百多台。 每台都是无比珍贵的。 只是机器邪门,报废了也是可以的。 机器终究没有人重要。 “趁着冬季都聚集在一起,该加强百姓对机械的安全认知了,以免再发生这些事儿。” “未来辽地的机械,将会越来越多,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安全意识,必须提前跟上。” “海军那里也是如此。” 相比辽地。 海军反而是重灾区。 广宁城人口聚集,一人受伤很快就能传遍大半个城。 下次百姓自然知晓有危险,就不敢乱碰了。 可辽海军中。 招募的大多都是大庆近海的渔民。 对于蒸汽机根本没有多少概念! 就算负责蒸汽传动系统的主要是辽地出去的匠人。 也不免会有水手到达传动舱,因为好奇而被卷进去。 “奴这就让人拟定相关事程。” “嗯。” 有红鸾在。 许多事儿秦风都不用过于操心。 所以才能有大把大把的空间。 实际上。 秦风对辽地事务之所以如此清闲。 是因为辽地内。 已经出现了个小内阁。 小内阁以调回来的陈庆一为首,负责辽地大小事务。 毕竟辽地除了两大城外。 如今当有诸多镇子与屯子。 管理难度。 比以往可上升了太多。 好在跟秦风从无到有出来的,都是有信仰的。 至少处理政务的能力。 秦风觉得都很不错。 兴许唯一的问题。 就是这些内阁成员,都过于年轻,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六岁。 也正是因为年轻,执政效率也奇高无比。 “对于父皇来说,北伐是大事儿。” “对于大哥来说,迁都是大事儿。” “可对于本王来说,本王的大事儿有多点。” “铺设铁路算一件、讨倭算一件、羊毛纺织姑且也算一件。” “来年开荒更算。” 毫无疑问。 这些事儿要让秦风都来处理。 秦风早就一个脑袋两个大了。 但让大红楼的小内阁成员处理,就没这个问题了。 辽地大小事务,皆由大红楼小内阁票拟,然后再决定如何执行。 直到遇到无法决定的事儿。 再来秦风这询问。 故而哪怕秦风万事儿都不管了,在稳定的小内阁搭建之下,也能有效的解决辽地九成以上的问题。 只不过。 小内阁只管政务。 不管军务。 这与大庆的都司制度,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结构了。 这也是朝廷许多官员,曾经忌惮辽地的地方。 只是那些官员。 以后怕是没有机会再忌惮辽地了。 秦风在辽王府内,享受着无比宁静的冬季。 广宁城内时光安宁,岁月静好。 可在北岭城外,熊熊大火足足烧了半个月之久。 原本绿树成荫,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山头,此时早就黑黢黢的一片。 到处都是焚烧不彻底的枯木。 辽兵进攻第二道防线时,足足拉扯了七天的时间,最后方才攻破,全歼了第二道防线内的倭兵。 进攻第三道防线时,烈度加剧。 最终也因为忽起大风,引发了山火。 山火弥漫,浓烟缭绕,足足烧了半个月之久。 山火逼的辽兵不得不退兵,以免被山火波及到。 等山火燃尽之时。 倭人辛苦布置下的防线。 如今也只剩下了最后那一座北岭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