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 皇家御用,便是天下间最好的东西。 也向来是天下有钱人,都想要追求的好东西。 只是…… 全天下人都知道,大庆皇家御用的东西。 没啥好东西。 庆皇很穷,马后连累着跟着受穷。 甚至庆皇吃的菜,都不如家里丰盛。 这是很多大庆人的共识。 许多进宫,见过庆皇吃饭的人,也都会这么说。 哪怕御厨,都是跟了庆皇几十年的老厨子,做的饭他们也吃过。 咋说呢? 凑合吧。 不能贬低的太狠。 会丢了御厨的脸。 就算太子好点,但也有限度,只不过比较大方,有啥好东西,都赏赐给了其他部下。 所以说。 大庆人对庆皇与太子,还是相当满意的。 哪怕日子过得再苦,受到了再多磨难,想想宫里的皇帝跟他们一样遭罪。 甚至还不如他们。 庆皇的父母兄弟,就连嫁出去的姐姐,全都没了! 他们虽然贫苦,至少还有父母兄弟姐妹。 这就对比出来了。 至于辽王今日之尊荣。 基本也是京都人默许的。 毕竟在京都人的心目中,辽王那可是死过一次的人,如今又浴火重生。 作为皇家最小的嫡子,马后宠一点,怎么了? 京都百姓都能理解。 甚至谁家要是能有辽王这般的嫡子,家里人都能给宠上天了。 星星月亮都能给摘了。 有些东西。 庆皇不好赏赐。 可马后无条件的来做,来补偿,京都百姓,甚至天下百姓不会觉得丝毫反感。 甚至觉得这才是人之常情。 皇家也不能对自己的儿子,总是那么苛刻。 省着那些嫡子到了封地,就开始胡作非为。 京都人,普遍觉得封地的藩王是不好的。 甚至导致很多地方,都觉得藩王是不好的。 可唯独藩王封地内的人,觉得藩王还挺好啊。 但这些偏见,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毕竟秦樉当年杀了那么多官,想让掌握话语权的官对藩王们说点好话,那简直太难了。 唯独辽王…… 因为六年前辽地被屠,导致全京都的人都以为被北胡人杀了。 这还引发了长达一年多的大争议。 全京都人,恨不得立刻北伐,去为小辽王报仇。 北胡人不是东西,对十二岁的孩子都能下得去这么狠的手。 当年真可谓群情激愤! 甚至有御史公开了骂庆皇,自己儿子都被北胡人杀了,竟能安坐朝上无动于衷。 天下百姓被杀了,岂不是更加无动于衷。 那御史被愤怒的庆皇打了板子,又给升了职位。 可吃了败仗的事儿。 还是藏着点好。 虽说当时京都也有不少风言风语的,可庆皇没有亲口承认,谁都不好乱说。 直到一年后。 当京都人知晓小辽王又出现了,在东胡地出没。 朝廷也曾派人去找过,想将小辽王带回来。 可深入辽地,依旧全是废墟,不见小辽王的影子。 至于东胡地。 没有朝廷使者敢深入。 再加上大庆各地灾祸不断,吸引了京都人的注意力,关于关外辽地的事儿,也就逐渐被搁置了。 都在关注救灾的问题。 直到…… 直到半年前辽王入关,大破晋地叛军,于晋地阵斩高车汗王。 辽王的身影。 才重新出现在京都人视线中。 只是…… 当时天下藩王,在京都人的视线中都不好。 感觉皇帝陛下那么好的一个人,也就生了个好太子,其他全是混账! 老二暴虐乱杀人。 老三白眼狼。 老四早没了。 老五造反了。 老六…… 原本京都人是同情的,可是又出现了,加上其他藩王很拉仇恨。 京都人连带着将当年同情的小辽王也恨上了。 当年因为年龄小,天下人容忍度高。 可如今辽王大了,又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 让京都人觉得简直一眼假! 肯定是庆皇为了挽救藩王的名声,才搞出来的把戏。 京都里,基本没人信! 也就碍于庆皇还不错, 人们装作信了,但基本也不咋说辽王的事儿。 再之后。 就是辽地大胜,才让京都人幡然醒悟。 京都人赫然发现…… 辽王是真牛逼啊! 这等于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大庆的大喜事儿! 故而对于马后给辽王集结全天下最好的东西,京都人都会拍手叫好。 浴火重生后的辽王,值得拥有这一切。 “如今大庆强大了,皇家也不能总穷着,对外也不好看。” “总得有拿的出台面的。” “辽王不多不少,最为合适,让诸多藩属们也看看,我大庆并不穷,反而更加富庶。” 贫穷的皇家,已经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大庆人,对皇家的新需求。 天下基本安稳了。 他们不在于皇家跟他们同甘共苦。 反而觉得皇家不能永远那么土。 故而马后这极致的反弹,极致的宠溺,反而打在了京都人那莫名其妙的点上。 甚至还在感慨。 早就该这样了。 皇家人,就该体体面面的。 这代表的是大庆的体面! 不能里面总穿破衣服。 要是藩属国在京都的使者听到了,都得笑话大庆。 “辽王于国有大功,用再好的东西,也都是应得的。” “这也算是对辽王的,一种补偿。” “对,辽王用的越好,越是补偿。” 京都百姓们对此无比感慨。 他们清楚,马后这么做,是在补偿什么。 补偿多年的思念之情。 同样也是另外一种补偿。 皇家能够拥有这么出色的皇子,换做任何时期,都可以当做储君了。 可大庆早就定下了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不得破坏。 京都人觉得,有了这种物质上的补偿,就可以避免掉今后兄弟间的反目成仇。 毕竟太子…… 是京都人看着长大的,而且做的相当不错。 不可能让庆皇废掉,重新立。 或者再搞出夺嫡戏码。 谁不想安安稳稳的过太平盛世。 故而京都人对马后将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辽王,提不出半点意见。 他们觉得。 那是对辽王,最好的补偿。 理当如此。 只是…… 京都人不知道。 庆皇跟马后。 真没想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