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记承天寺夜游》。”</p>
“其作者正是你旁边的苏某人。”</p>
张怀民:???</p>
苏轼:“我昨夜写的文章竟然流传到后世了?还有那么多后世知晓我的文章?”</p>
“怀民,你听到没有,我俩名垂青史了啊!”</p>
苏轼总是能从各种复杂的事情里发现闪光点,发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p>
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别人很是不同。</p>
张怀民本来还对孔星所说的“来自未来九百多年后”存疑,一听苏轼都这么说了,那至少可以信一半了!</p>
“所以,你是将你昨天晚上大半夜来找我赏月的事情,写进了你的日记里吗?”</p>
苏轼点着头:“是滴是滴!打小我父亲就告诉我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说是这样对写文章有帮助。以前我还不信呢,现在看来,果然是有帮助的!”</p>
“以后我一定要写越来越多的日记!”</p>
孔星:!!!</p>
“这个真的不必!大可不必!”</p>
“现在正经人都不写日记的。”</p>
“哦。”苏轼若有所思,“不写日记...”</p>
“那我写诗吧!反正效果都是差不多的!”</p>
孔星:……</p>
扶苏:(??ж?)噗~</p>
扶苏如愿找到了可以嘲笑张怀民的点。从张怀民的表情上就可以猜到,昨日的赏月,他并不是怎么心甘情愿。</p>
孔星深吸一口气,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不是还要背课文背古诗的年纪了,但苏轼要是真打算多写文章和诗的话,那就别怪自己不给他留情面了!</p>
“扶苏,你知道‘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真实含义吗?”</p>
“这句还有别的含义?”</p>
“嗯,这就要牵扯到一点地方方言了,你知道的,十里不同音,更何况是被贬到此的呢?这日常沟通啊,就容易产生一点误会,尤其是荔枝这种东西,吃多了容易上火,会得痔疮。”</p>
“你怎么会知道荔枝吃多了会上火得痔疮?”扶苏精准抛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