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琅琊港口,冷风刺骨。</p>
船坞再次被清空。</p>
一艘崭新的大船正停靠在不远处的海岸上。</p>
这次是一个小小的祭祀仪式。</p>
这艘出海的舰船并不如大舰那般庞大。</p>
甲板下也不过三层结构,满载三百船员。</p>
但其功能却是格外的齐全。</p>
兼顾了致远舰配套舰船的所有功能。</p>
除此之外还有四艘功能舰船。</p>
一艘负责引航,一艘负责战斗,一艘负责捕捞鱼货,一艘负责储存货物。</p>
五艘船共计七百人,小巧而紧凑。</p>
这些人是专为远航准备的人,他们没有参与征伐东门的任务。</p>
只是在营地中进行着专属的训练。</p>
其中有港务令下属的官吏。</p>
有神氏一族的子弟。</p>
琅琊郡守的后辈。</p>
以及一些商贾派出的随船人员。</p>
这些人不到百人,却是这次远行的骨干人员。</p>
操船的力气活很容易,但远航的管理、引航等脑力工作可不是短时间就能训练出来的。</p>
祭拜天地及东皇太一之后。</p>
船队中最后的人员在与亲朋告别。</p>
徐福则是看着身前几人拱手致意。</p>
“多余的话也就不讲了,此一行前途未知,但我有信心返航大秦。</p>
诸位,静待启辰号归来的一天吧!”</p>
任嚣笑道:“这可是我最好的五百航海士,别让他们受委屈!”</p>
“将军这话说了无数遍了,尽管放心!”</p>
琅琊郡守并没有多说什么,看着不远处正与亲人热泪盈眶的后辈,心中不知在想什么。</p>
“远洋使出航,莫要坠了我大秦气度。”</p>
徐福笑了笑,“自不会让人小瞧!”</p>
“一帆风顺,早日返航。”</p>
曹参话语简短,神情真挚。</p>
“那便请港务令加紧建造大舟,等我归来时,可要去更远的地方。”</p>
场中一片笑声。</p>
最后是神氏族长道:“老朽可没几年了,可想着看到有海对岸的作物,在大秦生根。”</p>
“老族长放心,您不仅能看到作物生根,还能看到种子远播。”</p>
离别的话语总有说完的一刻。</p>
依依不舍的情绪也会在舰船离港后收敛。</p>
这次东行船只不只有此次远洋的舰队,还有前往耽罗岛和东门岛的大量商船。</p>
财富的流动在向大秦的几大临海港口流动。</p>
东北新建的两个海港已经开始了船只建造。</p>
新兴的海洋贸易越来越受到商贾们的追捧。</p>
这次远航并没有在黔首间掀起多少波浪。</p>
却受到了很多商贾的关注。</p>
茫茫大洋的对岸,那传说中流淌着黄金河流的地方,如今终于有人要前往了。</p>
他们又怎能不关注。</p>
“扬帆!起航!”</p>
号角声音吹响,白帆缓缓升起。</p>
西北风吹拂下庞大的船只缓缓离港。</p>
徐福站在船边,身边站着此次远航的各部主事。</p>
他们朝着海港上站立的人招手。</p>
直到看不到上面的人,看不到琅琊港,看不到整片海岸。</p>
“远洋使,我们已经离开大秦了。”</p>
身边一个身穿特制服饰的人感慨着说道。</p>
“还没有,出了东门岛才算离开大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