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萧老师把杨朝升的作业本,从一叠书本中,给单独拎了出来。 杨朝升此生——今儿,第一次看到了老师给自个儿批改的作业。 现而今,四九城中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这位小萧老师,几乎揽下了杨朝升他们班,全部课程的教学。 满分—— 作业本上,一个不落的红勾勾,完全不出杨朝升的所料。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优秀大专生,应付起这种初小程度的作业。 用粤省话来说,那叫“洒洒水啦——毛毛雨啦!” 翻着自个儿的作业本。 杨朝升在结尾处,见到了萧老师的大名。 萧淑——萧叔? 我勒个去。 “我说萧老师,如果您是一男的,这名字可怪占便宜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四九城待了这么些年,“吃喝嫖赌抽”这些恶习,杨朝升半点儿没沾,却摊上了个贫嘴的臭毛病。 这不,他的嘴开始犯贱了。 拿人家大姑娘的名字谐音,搁这打趣逗闷子。 萧淑用美丽的大眼睛,狠狠瞪了他一眼。 “哎——杨朝升同学,你的档案,我可是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嘞! 没瞧出来哈! 你个稳稳当当的中原人。 这才进四九城几天,一张嘴,就开始跑起了火车?” 哈哈哈—— “萧老师,瞧您说的。 这叫京味儿,是独特的市井文化。 也只有地道的老四九城人,才会这么贫。” 咯咯咯—— 萧淑笑的,像一只刚下完蛋的小母鸡。 杨朝升的一句“地道”,让她想起了一个听来的梗。 “杨朝升同学,你知不知道,没来燕京前,就有人告诉我,说这四九城没有路,出门满耳的地道。” 哈哈哈—— “还甭说,这个形容很贴切。 改明儿得空,我带老师吃遍这四九城的各色风味小吃。 让您见识见识,啥叫真地道。” “好啊,好啊! 你负责做向导,所有的花费全算我的。” 萧淑露出了小女儿态,她拽着杨朝升一条胳膊,轻轻晃了晃。 这让杨朝升心里头“咯噔”一下。 前头,只凭背影,能把自个儿从大马路给认出来,就让杨朝升有些纳闷了。 一个女人对你充满着兴趣,乐于接近你。 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不是个智障或者直男,就不会不知道。 杨朝升可不想,当什么大领导的毛脚女婿。 在华夏,门当户对这个观念,就像是一层打不破的魔咒。 不想给自个儿找麻烦。 杨朝升悄摸摸的抽回了胳膊。 一竖大拇哥儿。 “萧老师,您局气。” 萧淑的父亲,在榔头镰刀队伍里头,有着儒将之称。 他对自个儿子女的教育,不像其他人那样的粗放。 几个儿女,都被他送去了“老大哥”那儿学习。 萧淑没有辜负自个儿父亲的期望,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老大哥”大学的学业。 这一次,她被组织招回,作为未来的外交人员培养,为国效力。 由于,作为人材培训基地的光明夜校,实在是太缺少老师了。 萧淑被临时借调来,客串了一把,杨朝升他们班的老师。 萧淑觉得,自个儿这一次没白来。 她在这儿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男人。 他有着比鹅卵石男人更加强健的体魄,在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力量的美感。 用句后世的话来形容,那就是“行走的荷尔蒙”。 萧淑还发现——这个男人的魅力不止于外在,内在也特别的有才。 在“老大哥”那儿学习了多年。 萧淑的性格,除了有东方女性温柔贤淑的一面,还具备鹅卵石姑娘那种热情坦率的一面。 发现了杨朝升的小动作。 萧淑缩回手,捋了捋额头的刘海。 二人的交谈,就这么陷入了一阵冷场。 “哎——杨朝升,你怎么会学一个昏君的字啊!” 还是萧淑找了个话头,打破了沉默。 “哦——您认识这种字体? 觉不觉得,他的字比人有骨头?” 现而今,华夏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工业生产薄弱的不行。 就连钢笔、铅笔、橡皮擦等文具都很难大批量生产,这些文具的价钱不但很贵,一般人还难以购买得到。 来光明夜校学习的学员,大多数用的,还是笔、墨、纸、砚,老几样。 这里的“笔”,指的是由千年前大秦名将蒙恬发明的毛笔。 杨朝升在自个儿随身小世界里,虽然也收藏了不少作为战利品的金笔。 他却不好拿出来用,怕以后说不清楚。 杨朝升只好随大流,去荣宝斋淘了一只上好的狼毫小楷,作为书写工具。 这狼毫小楷啊——尤其难选。 得亏了杨朝升在荣宝斋有一个相熟的主顾,倒手给了他一只已然用水发开的狼尾全毫。 这一只笔,属于狼毫小楷中的佳品。 花了杨朝升整整十万政府新发行的货币,不比买一只低档的钢笔便宜。 好处,就是不扎眼。 不是行家上手,可分辨不出个好坏来。 有了好笔,当然得有好字不是。 作业本上的一手毛笔字,杨朝升用的是瘦金体。 瘦金体书法,知道的人都知道,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昏君宋徽宗赵佶所创。 瘦金体,是一种瘦挺爽利的毛笔字体,其特色是暗藏锋芒。 有道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谁能想到,这样一种筋骨透劲,藏锋潜锐的字体,会出自一个软骨头皇帝之手。 杨朝升爱其字而蔑其人。 作为华夏知识分子的一员,萧淑也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 她在书法方面,自然不乏与杨朝升的共同话题。 “瘦金体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 你写的瘦金小楷,却独居一格,成就可追颜筋柳骨。” 女为悦己者容。 萧淑的这番话,说的有点儿讨好之意,却并不是在吹捧。 杨朝升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笔瘦金体书法,已然入了几位书法界大佬的眼。 萧淑在给杨朝升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毛笔字很不一般。 就拿给了,正巧在家的大领导父亲一阅。 这一瞧不要紧,顿时,让这位大领导大感兴趣。 一通电话打出去。 他邀请了几个四九城的书法大家,来家里头做客。 一同鉴赏,杨朝升写在作业本上的瘦金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