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霍去病单膝下跪, 抱拳相谢, 刘彻的心情更好了,“朕要赐你万金,还要赐你一座府邸......”</p>
“陛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府邸大可不必。”霍去病板着一张脸拒绝刘彻的好意。刘彻转头凝视霍去病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p>
“是。边境未定,我的家就在军中。”霍去病丝毫不认为他哪里说错了,和刘挽聊过之后,他越发坚定灭匈奴,人生苦短,把心思放在小家上,何来的精力练兵出击?这些年霍去病的家是在宫中军中,从前如此,以后也如此。</p>
卫青都快急死了,霍去病是榆木脑袋吗?封侯赐宅,明摆着接下来是赐婚。听听他那话。对,卫青是很欣慰外甥心存天下,以家国为重,是个好孩子。可他考虑过刘挽吗?</p>
看看卫长公主,再看看刘嘉,她们姐妹都早定亲了,独刘挽都十三岁尚未定亲。为何?</p>
刘彻看中的二女婿分明是霍去病好不?先前霍去病没有功名,刘彻纵然有心,也不想让人轻看刘挽,因此才一直没有明说。</p>
然而哪怕刘彻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好吧。</p>
结果怎么着,霍去病知道刚刚拒绝了什么吗?</p>
况且,霍去病考虑过刘挽怎么办吗?</p>
多少年了,刘挽自周岁起和霍去病亲密无间,两人青梅竹马,志同道合,在谁看来他们两个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p>
偏霍去病那一句话,对,于国而言,得霍去病这样一个心存家国而无私情者,国之幸。刘彻本也该高兴的,可是霍去病是在拒绝成为他的女婿吗?</p>
刘彻试探的问完之后,望着霍去病那清彻的眼神,突然意识到一点,说来男/女之间的事,有人跟霍去病说过了吗?</p>
一个自小不喜于《诗》的孩子,日常在宫中和军中往来,有些事霍去病压根没开窍好吧。</p>
好呢,一想到这一点刘彻方才心中生出的不满烟消云散。</p>
别说霍去病了,刘彻想到刘挽都觉得,嗯,一个两个的都不开窍呢。</p>
“好,很好。”刘彻立刻赞许之,将霍去病亲自扶起道:“若大汉将士皆如你一般,大汉何愁不能灭匈奴。”</p>
卫青担心刘挽之余,也怕刘彻生气,好在刘彻明显并没有动怒。卫青有些不解,亦庆幸之。</p>
可是,这事传得人尽皆知,人皆敬于霍去病小小年纪心怀家国天下之时,难免让人想到刘挽。</p>
看得出来,刘彻是真喜欢霍去病,喜欢得把最爱的二女儿专门给霍去病留着。</p>
留啊留的,谁都觉得有些事顺理成章,但随着霍去病那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脱口而出,怎么办?刘挽和霍去病的婚事还能成吗?</p>
卫子夫第一个先愁起来了,早年刘彻便透露此意,无非是觉得霍去病配刘挽甚好。两人自小如胶似漆,青梅竹马,霍去病待刘挽那是要星星要月亮,无有不给的,能治得住刘挽的人里算得霍去病一个。刘彻等的是霍去病功成名就,再顺势将他们的婚事定下。</p>
先前刘彻在听到霍去病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掳了匈奴单于的叔父,当时和卫子夫便说了,等霍去病回来,定要将他和刘挽的婚事定下。等明年卫长公主出嫁,卫子夫也该操办刘挽的婚事了。</p>
卫子夫盼着事情定下,等的是霍去病回来,结果谁也没有想到会生出这般变故,霍去病因功受封冠军侯,无论对霍去病亦或者对卫家都是喜事,可他怎么能当众拒绝刘彻赐府邸?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是打算不灭匈奴,一辈子不成亲?</p>
“去病表哥和二姐一样,没开窍呢。”卫子夫愁得不行,一时又无从下手,反倒是刘嘉和卫长公主领着刘据进来,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p>
卫子夫马上来精神,完了又连忙否认道:“不能吧。”</p>
“有什么不能的。去病表哥并不喜欢女子的靠近,哪怕他长得再俊美,除了二姐能得他些好脸色,对谁他不是板着一张脸的?再者,二姐在表哥左右,没有人敢不长眼的一道惹表哥和二姐不高兴,都懂得避嫌。宫里没有人教表哥男/女之情,军中怎么可能有人教。我记得宫中曾说过一件趣事,道表哥在学《诗》的时候以为男/女之事最是烦人,不屑学之,此事当真吗?”刘嘉分析的同时,也想打听一番关于霍去病的趣事。</p>
“此事不假。后来但凡谁人上课讲《诗》,你表哥是从来不上的。”卫子夫自不可能把这件事忘记,不过这和眼下的事情当真有关系吗?</p>
“表哥不开窍,二姐哪怕学了也明显没开窍。母后,这件事不用愁,我想说的是,你们要给二姐定亲竟然也不跟二姐说上一声,你们是真不怕二姐闹。”刘嘉想了想不得不提醒卫子夫一句,亏得今天霍去病先一步把刘彻想说出口的话堵了,要不然事情没有经过刘挽同意,他们确定事能成。</p>
卫子夫瞪了刘嘉一眼。“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况且你二姐和去病两人青梅竹马,感情笃深,怎么,你二姐能不同意这门亲事?”</p>
断不可能有这样的事。</p>
刘嘉不吱声了,事情到这一步了,霍去病都把刘彻后面赐婚的话头拦下,刘彻接下来必不许人将自己的那点盘算传到刘挽的耳中。</p>
霍去病不开窍,刘挽同样不开窍,想想也是好事。哪怕周围把他们一对当成理所当然,两人丝毫不觉,没有人说破,霍去病和刘挽依然能和小时候一样。</p>
“既然父皇不提,我们也不必在泰永那儿提。一切等父皇决定。”卫长公主是这样想的,反正刘挽那儿也从来没有想过和霍去病有什么别的事,现在没有说破,更没有说破的必要不是吗?</p>
“泰永十三了。”卫子夫愁的是啥,完全是愁的刘挽的年纪,谁家女孩在刘挽的年纪不定亲的,满京城的贵女独刘挽一个!</p>
刘嘉不厚道的道:“我觉得二姐在外头折腾得挺欢实,婚事,不过是另一种合作的法子罢了,二姐为大汉创造的价值,不需要用婚事再加多一层筹码。”</p>
不意外又被卫子夫瞪了,卫长公主道:“你莫说风凉话。”</p>
“我说的是实在话。母后愁有什么用?父皇都没有当面要求表哥非娶二姐不可,难道母后打算把话挑明了?要我说,去病表哥真要是没有这个心也挺好,二姐也没有这个心呢。两人以前相处得挺好,以后也继续这样的相处不好吗?母后真要是想为二姐好,不如让二姐过她想过的日子。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二姐看来大抵是最不值得她关心的事儿。”刘嘉一点点的分析眼前的情况,很是认为卫子夫倘若真要为刘挽好,不如放手让刘挽去过她想过的日子。别打着所谓为她好的名头,连问都不问她的意愿的为她定下某些事。尤其是刘挽一生的大事。</p>
卫子夫愣住了,她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会被女儿教训,可刘嘉说得不对吗?</p>
卫长公主沉吟半响后道:“母后,泰永素有主见,嘉儿说得不错,不如诸事我们放一放。您觉得泰永不小,可是在泰永看来她小。她的婚事,要是父皇不急,不如放一放,哪怕要说,不妨等泰永回来后再问?”</p>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站在刘挽那一边,希望卫子夫选择尊重刘挽。</p>
“你们觉得现在泰永远在朔方城那样的苦寒之地,泰永高兴吗?”卫子夫不太确定。</p>
“高兴,母后,二姐是高兴的。我看到二姐给我写回来的信,字里行间都是高兴。”刘据先一步肯定的告诉卫子夫,他能感受到刘挽的高兴,哪怕在世人看来那是朔方,是边塞之地,风沙草原,艰苦不易,刘挽在那儿却过得非常的开心。</p>
卫子夫有些拿不准了,她的世界很小,小得认为女子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刘挽如今的活法证明女子并非只能靠男人。她为何要把刘挽当作其她无从选择的女子?</p>
第292章 多大点事儿</p>
有一点刘嘉和卫长公主都说得很对, 刘挽的婚事决定权其实在刘彻身上。</p>
霍去病得封为冠军侯,其他将士并无过多的奖励,哪怕是卫青也不过只有千金的赏赐,可是想到赵信叛汉, 别管谁不服都只能把这口气咽下来。</p>
庆功宴必不可少, 霍去病自然而然的成为新宠, 争相被人敬酒, 与之相比卫青显得被冷落得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