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祁要塞,转眼间变成了反贼聚集之地的联城所得到的各方关注,不增反减。 朝廷的旨意也在众人的目光中,奔波抵达了镇北军营。 从京城远道而来的传令官正在傅道清面前,一字一字地念着圣旨上的字。 越念,手越抖。 联城对“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他们来说,已经是充满明枪暗箭的龙潭虎穴。 他深知这次差使的艰难,奈何事情落到了他头上,推无可推。 傅道清可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主,他出了名的杀伐果决,绝不心慈手软。 此刻,傅道清虽然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动作,可从沙场带来的杀伐之气,足以让他,区区一个传令官,瑟瑟发抖,生怕自己命丧当场。 艰难地传达完朝廷的消息,他顺从地低着头,等傅道清的回复。 傅道清的表情没有一丝破绽,声音听起来也没有喜怒,“必须现在给答复?” 传令官只是一个传令官,没有任何实权。 傅道清什么时候给答复,圣旨里没说,他说了也不算。当然只能是镇北大将军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传令官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保命。 他很快反应,“此事关系重大,当然得等您仔细考虑好以后,再做答复。” 圣旨内容,没有给傅道清任何选择。 也自然不存在所谓的“答复”一事。 京城那边,也不会真的等他回复。 所以,傅道清的话,是缓兵之计,也是他的一线生机。 传令官安然无恙地离开了军营。 但他心知,一切只是暂时的。 他不应该再待在联城。 …… 传令官的突然而至,在军营里掀起了一阵风波,都知道京城来找麻烦了,不约而同地开始猜测朝廷给他们的处罚。 议论声中,几个将领走进了傅道清的营帐。 “将军,朝廷怎么说?” 傅道清没有说话,只是将圣旨递给他们。 圣旨上直言傅道清及部分镇北军与反贼沆瀣一气,私联北漠,已构成叛国罪。 而傅道清身为镇北军统领,心术不正,欺上瞒下,当即被革职,并令他前往京城受审。 与之勾结,参与其中的其他军士,念其是被贼人蛊惑,听从将令。被削俸三月。 “岂有此理!” 看完后,几人怒骂。 当事人傅道清最为淡定,“这其实是他们能给的最好结果了。” “这是在逼我们割席!” 朝廷说得很明白,镇北军会去北漠,完全是因傅道清的欺上瞒下,他们不过是受蛊惑,听命行事,所以朝廷暂不追究。 傅道清若是想保镇北军,就必然会一力承担所有罪责,且上京受审。 纵观大祁历史,凡是有叛国嫌疑的,基本不查,直接定罪,轻则一人斩首,重则株连九族,也造成冤案无数。 这几位镇北军将领是实在人,自然也不会狡辩说“这不是叛国罪”。 不论出自何种原因,他们的行为,确已构成这条罪责,最起码,通商一事并未上报,而是自行做主,光这条,就算藐视皇权。 镇北军在大祁地位极高,“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惯了,倒也真没把京城放在眼里,此刻发怒,只是觉得—— “他们自己就名不正言不顺,还想着教训我们呢,呸。” “这不明摆着让我们和将军划清界限吗?” 几人不带傅道清,自行讨论了一番后,越想越觉得其中有些诡异。 “将军,这京城不能去啊。” “您也不能卸职!” 傅道清在这时,才开口说出心中想法:“我若不去,他们就会给你们定罪了。” “那又如何?” “天高皇帝远,还能真把我们怎么样?” 能说出这话,也是知道他们这支军队在大祁没有敌手。 除非让驻守南边的肖家军带着各地军队与他们抗衡。 说难听点,镇北军反了就反了。 他们靠的又不是朝廷。 是朝廷在靠他们。 就是拥兵自重,目无圣上,又能怎样? “‘那又如何?’”傅道清重复着他们的话,无奈摇头,“你们有把握在一年内打进京城吗?” 其余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打入京城,一年内,可能性太小。 他们是以一当十,但是只熟悉边界地形,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往稍微南边一点儿的地方去过。 更没有真的跟大祁其他军队硬碰硬地演练过。 带兵作战,最忌讳不熟悉对手,不熟悉地形,打没有把握的仗,无疑是送底下的兵去死,用他们的尸骨堆砌起来经验,去探清敌情。 这种事,如非没有选择,谁愿意做? “打进京城我不敢保证,但他们要是来打我们,一定是有来无回!” 傅道清这时又问:“你能坚持多久?” 回话的人也没多想,脱口而出,“有多久就能坚持多久。” 其他人已经听出了傅道清的忧心,都没有说话。 “俸禄呢,怎么办?没有朝廷的俸禄,我们能坚持多久?” 这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镇北军能有这么强大,也是由于朝廷不断给他们充军饷,做装备。 没了国库的支撑,仅凭军中的资源,能撑多久? 更别说军中众多将士都靠着每月的俸禄养家糊口了。 没了俸禄,镇北军又留得住多少人? 他们这群人是被朝廷养着的,到底是和无垢那群从无一点点奋斗到有的军队是不一样的。 这下,没有人说话了。 好半晌,才有人啐了一嘴,“好一个毒计。” “所以,我去京城,是唯一的选择。” 傅道清似乎主意已定。 其他人知道他的脾气,也就没有再劝。 也没必要再劝。 在军营里关系再好,涉及到利益,也都有自己的主意和私心。 尤其是,本就不同意和北漠通商的人。 “本来就是他和他外甥闹出的事,他就应该担责。” “我看,他装得公私分明,心里早就想反了,所以才轻易就同意了北漠的事。” “说起来,朝廷这事,处理得明白。” 大概都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所以军中人都开始毫不避讳地发表见解,有些人甚至开始买定离手下一任镇北大将军的人选。 而其他人,已经出手。 联城当晚,发生了两件大事。 傅道清遇袭。 传令官客死驿馆。